提及清王朝,康乾盛世的輝煌和晚清被欺辱的過往總會浮現眼前,被欺壓的歷史自不必多提,中華民族的血淚史也正是從那時開始。雖然康乾盛世的輝煌讓古老的中國屹立在世界之巔,但是在康乾盛世之中中國卻依舊喪失了相當一部分的國土,而且這件事是發生在以勤政著稱的雍正手裡。
雍正帝
愛新覺羅·胤禛(1678.12.13—1735.10.08),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制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同時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康熙帝
從康熙手中接過接過江山的雍正在位期間政績也頗為突出,但是在他的手中卻也丟失了很大一片的領土,這片領土就是貝加爾湖附近的大片領土包括貝加爾湖。貝加爾湖在中國的歷史中很早就被記載,但是被稱作為北海,在元朝時候被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成為了中國控制的領土。
但是在康熙在位期間,隨著康熙征服蒙古諸部,貝加爾湖依舊控制在清王朝的手中,而後和沙俄簽訂的清俄《尼布楚條約》中,屬於布里亞特蒙古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被康熙皇帝劃歸俄羅斯帝國,但是中國還是掌握著貝加爾湖周邊大部分的領土。
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號稱裡面的淡水夠50億人喝半個世紀,而且周邊的地區也是礦產豐富的區域,只不過因為氣候原因,當時的清王朝認為這是一片苦寒之地,畢竟蘇武牧羊的典故就發生在這。
這樣的一個大湖從康熙到雍正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雍正即位後,沙俄還是沒有停止對中國領土的蠶食,在不斷的蠶食過程中,雍正方面又和沙俄簽訂了清俄中段邊界的《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這兩個條約都是雍正在位期間簽訂,其中規定了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10萬平方公里國土割讓給俄國,這也讓貝加爾湖徹底的和中國隔絕。
貝加爾湖美景
受限於當時的科學認知,認為貝加爾湖毫無用處的清廷將它拱手相讓,其實是失去了一大片寶地,後世進行的勘察表明湖底蘊藏著豐富的資源。藍藍的湖水下面更是珍寶無數,據考察,貝加爾湖湖底埋藏著豐富的貴金屬礦。不僅如此,還在湖底罕見地發現了凍結的沼氣和天然氣。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煤、鐵、雲母等礦產資源,湖中盛產多種魚類,到目前都是俄羅斯重要漁場之一。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