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我們的小跟班朝鮮,那可是淵源深厚啊。雖然上古時代朝鮮半島就有土著居民,但是土地狹小;如果沒有紂王的伯父箕子把我們的先進技術文化帶到朝鮮北部建國,這個小國還不知要在石器時代停留多少年呢。
至於現在編出的「檀君朝鮮」這類的神話,可見韓國的有些人寧願奉熊生的孩子為先君,也不敢承認我們中華的祖宗啊!當然後來還有燕國人的「衛滿朝鮮」和漢武帝設立「漢四郡」這兩件事,更說明最早朝鮮的政權變更其實就是我們中國人互相打起來的。

魏晉南北朝時我們大中國的政權一直沒個準兒,朝鮮半島上高句麗、百濟、新羅等先後建立的小國也是打得不可開交,漢武帝的「漢四郡」被慢慢蠶食。雖然之後也有唐高宗滅高句麗,和元朝設行省這兩齣,但中國已經很難直接控制朝鮮半島了 。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朝鮮還是仰慕我們的中華文化非要稱臣,屁顛屁顛地跑過來求明太祖朱元璋取個名字,朱元璋想了想,說,「朝日鮮明之國」,就叫朝鮮吧!「朝鮮」這個朱元璋起的國名就一直被愉快地沿用了下來。
那為什麼朱元璋沒把朝鮮納入大明帝國的版圖呢?一是因為朝鮮並沒有徹底漢化,就連教他說漢語都要費點功夫;二是上國地大物博,也不需要通過兼并小國來過日子啊,只要你稱臣就行;三是朝鮮道路崎嶇阻隔,不說駐兵了,從後來的幾次出兵救援來看成本都過高。不只是朱元璋,歷代帝王都覺得去爭朝鮮這個苦寒之地簡直太雞肋了。

話又說回來,朝鮮這個小跟班只能是個兩邊倒的小國,其地緣上同中國接壤,從宋、元、明、清來看,身處於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之間的朝鮮必然要根據形勢做出選擇。
後來多了個島國日本,問題就複雜起來了。日本雖說跟朝鮮有差不多的經歷,但是民族意識和野心更強,朝鮮自然成了日本侵略中國的跳板。明朝萬曆年間日本入侵朝鮮,我們拉了把手,也就是想博個好名聲;甲午戰爭我們又被「拖下水」,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直到近代日本加速擴張,朝鮮便和我們形成了唇齒相依的關係。其實,朝鮮做為獨立的國家存在對我們也是有好處的,從地緣政治來看,朝鮮是我們和日本之間的緩衝地帶,這可以有效地預防日本的入侵,將戰爭拒於國門之外。縱觀歷史,這個小跟班聽不聽話,還是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實力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1253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