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三屠」與「揚州十日」是清軍在征伐南明的過程中最為慘絕人寰的兩次大屠殺,兩地死於屠刀之下的民眾超過百萬人。但少有人知的是,「嘉定三屠」的頭號劊子手並非是清軍的諸王貝勒們,而是明朝的降將李成棟這個漢人。
李成棟,陝西人,出身於盜賊,原為李自成部將高傑的屬下,高傑因與李自成之妻有染,恐東窗事發,遂帶領李成棟一干人等歸降了大明。1644年鎮守徐州的總兵李成棟二次倒戈降清,在「揚州十日」的大屠殺中,就有李成棟帶領降卒為新主子揮動屠刀賣力殺戮同胞的身影。
清順治二年(1645年)閏六月,清軍「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剃髮令逼得嘉定民眾揭竿而反,公推黃淳耀、侯峒曾為首領領導抗清。李成棟率領五千漢人辮子軍前往鎮壓,嘉定民眾拚死抵抗。至8月24日,李成棟借暴雨夜暗之機用炸藥炸開城牆,攻陷嘉定。由於其弟在此前的一江伏擊戰中被殺,心懷報復之念的李成棟下令屠城。史載:「市民之中,懸樑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斷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猶動者,骨肉狼藉。」
(朱子素的《嘉定屠城略》)「刀聲割然,遍於遠近,乞命之聲,嘈雜如市」(魏斐德《洪業—清朝開國史》),清兵「悉從屋上奔馳,通行無阻。城內難民因街上磚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紛紛投河死,水為之不流。」見年輕貌美女子,則「日晝街坊當眾姦淫。」對不從者,「用長釘釘其兩手於板,仍逼淫之。」(朱子素的《嘉定屠城略》)把美麗的江南小城變成了一個人間地獄。大肆殺戮近三萬人後,辮子軍帶著搶掠的三百餘大船金銀珠寶撤離嘉定。此為嘉定一屠。
幾日後,義士朱瑛聚集免於屠戮的周遭民眾兩千餘人,重奪嘉定,殺漢奸,斬清(軍委派之)官,還出其不意地伏擊了李成棟的一支小分隊。惱羞成怒的李成棟即刻回師嘉定,一路砍殺,城外的葛隆、外岡兩鎮居民皆被殺光。殺到嘉定城裡,時值夜半,許多居民在夢中即命喪黃泉。李成棟還覺得不解氣,又令兵丁把堆積如山的屍體縱火焚之,然後才揚長而去。此為二屠。
二十多天後,南明總兵吳之番又率餘部猛攻嘉定,得到周邊民眾響應,頃刻間,把城內清軍殺得大敗而逃。李成棟不得不第三次回攻嘉定。吳之番所率軍民終究沒能抵擋住李成棟悍軍的反撲,嘉定再次失陷,吳之番力戰而死,手下數百兵卒和剛剛逃到嘉定避難的近兩萬百姓悉數被殺,一時間城內血流成河。是為三屠。朱子素在《嘉定乙酉紀事》結尾寫道:「以予目擊冤酷,不忍無記,事非灼見,不敢增飾一語,間涉風聞,亦必尋訪故舊,眾口相符,然後筆之於簡。後有弔古之士,哭冤魂於淒風慘月之下者,庶幾得以考信也夫。」
雖說1648年李成棟再次變服易冠,抗清扶明,為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四處征殺,直至身死(南明朝廷封諡號為「忠烈」,封寧夏王。)。但其三屠嘉定的殘酷暴行卻被永遠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