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孫勝,綽號入雲龍,道號一清,薊州人氏。他與晁蓋、吳用等七人結義,一同 劫取生辰綱,後上梁山入伙。後離開梁山,回鄉探母,直到大破高唐州時方被戴宗請 回。梁山大聚義時,排第四位,上應天閒星,擔任掌管機密軍師。征方臘前返回薊 州,潛心修道。

在梁山的一百單八將里,最神秘的要數入雲龍公孫勝。之所以神秘,不僅因為他能呼風喚雨興雲起霧,還因為他的一些行為確實讓人捉摸不透。相比吳用,公孫勝才是最懂政治的人。除去法力第一不說,他還占著兩個「一」,他是一百單八將中唯一一個中途出走「躲貓貓」的人,也是第一個和宋江說再見拜拜的人,單就這兩個一,就很值得同大家討論一番。
生辰綱東窗事發後,公孫勝和晁蓋等人死力殺退官軍,逃到梁山泊,火併王倫,晁蓋當上梁山泊的老大,公孫勝也扶搖直上,成了梁山泊的三當家。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公孫勝始終是積極主動、全力以赴的。他為的是什麼?是權力。半生的拼打,不正是為了今天嗎?志得意滿、功成名就的公孫勝怎麼會去做道士呢?怎麼會突然離開權力場,躲進了深山呢?

因為一個人——宋江。為何說是因為宋江呢? 其一,在宋江還沒上山之前,晁蓋是山上的一把手,大家是民主集中制,拍板的權力 還是在晁蓋身上,大家唯晁蓋馬首是瞻; 其二,宋江未上梁山之前,晁蓋身先士卒,凡是打仗,一定是沖在最前面,兩次解救 宋江就是很好的例子;宋江入伙之後,宋江身先士卒,晁蓋是名義上的領導,宋江和 吳用這個智囊走得很近,一步步把晁蓋架空。 其三,宋江未上梁山之前,晁蓋話語很少,但是很有說服力;宋江上了梁山之後,晁 蓋基本上都不怎麼說話,而宋江是主要發言人,並且明顯的越俎代庖,甚至發號施 令。

公孫勝也覺得不對勁,但是宋江也救過晁蓋,晁蓋也十分信任宋江,公孫勝不想看到兄弟間同室操戈,而且就是自己幫晁蓋,也不是宋江的對手。俗話說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公孫勝只好以接母親為名,離開了梁山。但是即使公孫勝在看清了宋江的為人之後,對於自己昔日的戰友們還是放心不下,在打高唐州時再度出山,顯示了其對革命戰友的同情心理。

淮西平定後,公孫勝和眾兄弟告別,功成身退,回家奉母,修習道術。如見首不見尾的入雲神龍,從此隱居在山林泉石之中,過起了閒雲野鶴的生活。公孫勝最後享年82歲,正是因為公孫勝這種淡泊名利的性格才讓公孫勝成為了梁山好漢中結局最好的人之一,也是梁山最幸福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1122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