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三千弟子中,他為何對顏回特別情有獨鍾&重視呢?令人讚嘆..原來真相是...

彥霖| 2017-02-02| 檢舉

顏回,春秋魯國人(出生於西元前521年 ­~ 西元前481年),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德行第一,後事尊稱為「復聖」。

孔子在外奔波,周遊列國十四年後,於六十八歲回返魯國,即刻著手經學典籍和人倫大道的整理。當時、周遊列國隨侍在側的顏淵,雖年近三十,卻不汲汲於求仕途作大官,一心一意、鑽研孔老夫子,宣揚孔子,吾道一以貫之、之大道。

我們就以如下十七個要點,來了解復聖顏回,為何能成為孔子器重的第一傳人?

(一)孔子的不捨和心痛。

孔子倚重他,盼望由他來傳承道統!怎奈,他比自己早逝、痛失英才、哀慟不已!

1. 在《論語.先進篇》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釋義 ~

顏淵死,孔子痛哭。身邊的人說:「老師您不要過於悲痛了!」孔子說:「有過於悲痛了嗎?我不為他悲痛為誰悲痛啊!」

2.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釋義 ~

顏淵死,孔子說:「哎呀!上天要我的命啊!老天要我的命啊!」

(二)孔子對他的讚許。

顏回在29歲時,頭髮就全白了,他的德行好,最安貧樂道。

孔子對他的讚許,在《論語雍也篇》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釋義 ~

孔子說:「真的是一位賢德的人啊,他就是顏回!一個竹籃簡單的飯菜和一瓢的水,居住在簡陋的小巷裡。一般人是禁不住這般窮困的生活而憂慮!但是顏回一樣的自得其樂!真是賢德啊,那就是顏回!」

(三)孔子對其從未多加批評。

1.顏回不僅安貧樂道,而且道德修養好且靜心求學問。

2.顏回不輕易多言,在《論語.為政篇》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釋義 ~

孔子說:「我和顏回談話的時候,他整天都只有聽講,沒有疑惑反應,好像愚笨的人一樣!然而私底下,仔細觀察他所談論的內容和舉止,卻能將我對他闡述的禮門義路,發揮得十分恰當,所以、顏回實在不是愚笨啊!」

(四)孔子讚揚他好學精進。

1.《論語.先進篇》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釋義 ~

魯國大夫季康子問:「您的弟子中誰最為好學呢?」孔子對他說:「有一位叫顏回的最愛修學養德行,但不幸的是很年輕時就過世了!現在找不到和他一樣的人了!」

2.《論語雍也篇》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釋義 ~

魯哀公問說:「您的學生中誰好學?」孔子回答:「有一位叫顏回的最愛修學養德行,不對人隨意發怒,也不重複犯過錯。但不幸的是很年輕時就過世了!現在卻沒有這樣的人,沒聽說過有誰最好學。」

(五) 萬世師表對顏回的虛懷若谷。

《論語.公冶長篇》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釋義 ~

孔子和子貢談話中,對子貢說:「你與顏回,誰比較超越呢?」子貢回答說:「賜(子貢)怎敢回頭和顏回看齊?顏回啊,他聽到一番事理,就能夠全然知道所有的事理;而賜聽到一番事理,只能加以略知一二。」孔子說:「聽你這樣說,是不如顏回啊!我和你都不如顏回啊!」

(六)孔子以志,就子路和顏回的問答,流傳於世。

《論語.公冶長篇》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釋義 ~

有一天,顏淵和子路陪侍在孔子身旁。

孔子說:「為什麼不各自說說你們的彼此的志向呢?」

子路說:「我願意將自己貴重的車子、馬匹、衣服、輕軟的皮衣,和朋友們一起共同使用,就算是壞掉了,也不會感到一絲絲的遺憾。」

顏淵就說:「我願意做到不誇耀自己的言行善事,也不會把勞苦重擔的事情,施加在別人的身上。」

子路就接著請益孔子說:但願聽聞老師的志向是什麼?」

孔子說:「老一輩年長的人,能夠得到安養,和朋友之間能相互信賴,年少的孩子們都能得到這些教養,常懷感恩的心。」

(七)師徒以仁,回歸復禮。

《論語.顏淵篇》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釋義 ~

顏淵問孔子爲仁之道。

孔子對他說:「如果能夠自我約束檢討自身,回歸於禮中,就是爲仁也。為君者如能一日時時克己復禮。那麼天下的人都會歸於仁君的。所以為仁之道,是由自身而不是由他人啊?」

顏淵再問說:「請問克己復禮有何條目呢?」

孔子就說:四勿(視、聽、言、動),是回歸禮的目的。既毎事用禮。

顏淵聞聽這四勿條目,就說:回(自己)雖不敏達仁禮之理,但敬請以這恭敬的心,敬事此語!

(八)顏淵死,孔夫子訓導門人弟子「大公無私」的精神。

《論語.先進篇》

顏淵死,門人慾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

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釋義 ~

掌門師兄(不論年齡長幼,由師尊認定)顏淵死了,同門師兄弟想厚葬他。」就去請示老師。

孔子說:「不可以、行不得!」結果師兄弟們,不顧老師的反對,還是照他們自己的意思厚葬了顏回(由這可知,顏回在同學們之間的地位,有多崇高啊!)。

孔子知道後就說出了他的看法:「顏回啊!把我當作是他的父親看待,我卻不能把他當作兒子看待。這並不是我應該做的決定去疏遠顏回,而是你們為他所做的安排。」

註:顏回的德行讓大家,違背恩師之意!但孔子知曉此行不可以!因為為人師長的,要能「大公無私」的獎其所當獎,罰其所當罰!孔子藉顏回之死,曉諭門人,果然是萬世師表,當之無愧。

(九)顏路賣車,夫子將心比心,以禮示導。

《論語.先進篇》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

釋義 ~

顏淵死後,父親顏路請示孔子, 想要賣車買槨葬子(槨,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孔子說:「不管顏回是否有才能,當父親的都很疼愛自己的孩子。當時、我的兒子,「鯉」死的時候,也是只有棺而沒有槨(外棺)。我不賣車徒步來買槨(孔子曾做過大夫,所以知通達意)。因為我雖不在位, 也還要跟在大夫的後面, 要用車以禮,不可以徒步行走啊!」

(十) 陳、蔡絕糧之後,夫子道出孔門四科十哲。

《論語.先進篇》

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宰我、子貢;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學:子游、子夏。」

釋義 ~

孔子說:「以前跟從我在陳、蔡共過患難的學生,現在都不在門下身邊了。」

在德行方面(德風孝行的行誼而言):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在言語方面(有外交應對進退禮儀):有宰我、子貢。

在政事方面(有治理圓融節操風範),有冉有、子路。

在文學方面(詩書禮樂和典章制度),有子游、子夏。

(十一)孔子論顏回、子貢性向。

《論語.先進篇》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釋義 ~

孔子說:「顏回啊,並不是幫助我的人,但是對我所說的一切,他都洗耳恭聽,暢所欲言。」

孔子說:「顏回的學問不錯了吧?可是他卻接受窮困。而子貢不相信命運,卻能經商緻富,對市場行情,判斷準確。」

(十二) 患難見真摯,師徒如父子。

《論語.先進篇》

子畏於匡,顏淵後。

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釋義 ~

孔子在匡地被圍(孔子被誤認為惡人.陽虎)而有戒心,顏淵失散後到。

孔子說:「我以為你已死在匡人手裏了!」顏淵說:「夫子還在,回怎麼敢輕生就這樣死呢!」

(十三)孔子對顏回的推崇。

《論語.雍也 》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釋義 ~

孔子說:「顏回啊,他的心思能長久(比喻一年到頭)不背離仁德道理的修養;其餘弟子則是,一日或一月之間(比喻短暫的時間)顯露到達一點仁道罷了。」

(十四)孔子論道行證於顏回;子路問軍事,孔子藉機論智謀。

《論語.述而》

1.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釋義 ~

孔子對顏淵說:「受重用時,就該才華顯露,立身行道;不受重用時,就應先退一步,韜光養晦。這唯獨只有我和你能如是做到啊!」

2.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釋義 ~

子路說:「您帶領軍隊兵員作戰時,是讓誰輔助?」孔子說:「那空手、抱著老虎鬥猛虎、而無舟、卻又赤腳過深河,到死也不後悔的人,我並不需要。我需要的是那種小心行事、以智謀取勝的人。」

(十五)西周王權在周室王朝;東周東遷後(孔子時春秋時代.)權力在諸侯國。

顏淵問邦,是為為後世人如何治理邦家(國家)而鋪成。

《論語.衛靈公》

顏淵問為邦。

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釋義 ~

顏淵問如何治理國家的事。

孔子說:「用夏曆,乘殷朝(商代)的木質車子,戴著周代的禮儀帽子,奏虞舜時的樂舞。

禁絕鄭國糜糜之音淫穢的樂曲,遠離有口才誇誇其談、但心術不正的人。鄭國的樂聲浮靡淫穢,巧言令色的人危險。」

(十六)孔子讚賞顏回的精進不懈怠。

《論語.子罕》

1.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

釋義 ~

孔子說:「聽我講話,自始自終而不懈怠者,就是他顏回吧!」

2.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釋義 ~

孔子說到顏回說:真是難得可惜啊!顏回學修綱常倫理的正確之道,我只看見他一直在進步,從未看到他為任何事來止步、退縮不前。

(十七)顏回修學了孔子本有之大道。

《論語.子罕》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釋義 ~

顏回歎氣感嘆地說:「恩師的浩德學問、越仰望越覺得高聳,看不到極處;越鑽研越覺得堅實深厚;眼看著就在前面;忽然地卻在後面!老師有次序的步步牽引善導我們,用廣博的知識豐富我的學養;用五常之禮法(仁、義、禮、智、信)約束我外放的心,想不學都不成、學習永不停止。我竭盡全力,仍然覺得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到老師的領域攀上去,但覺得無路可走!」(雖然我想跟進夫子的浩翰大德,卻只能學到老師浩瀚至德的學修邊緣罷了!)。

【註】:從這十七要點,知道顏回之所以在人生短短三十多年歲月成就復聖。誠然在《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釋義 ~

顏回說︰『舜是什麼樣的人?我又是什麼樣的人?有心作為的人是沒有差別的,也可以和他一樣,也是可以成就聖賢的!』

彥霖工作坊祝福您 ~喜悅滋長 ^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1083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