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腐敗多嚴重?溥儀學騎馬的遭遇就能說明一切

溥儀幼年騎馬照

1920年,溥儀已是翩翩少年。一些滿、蒙王公提議,大清國的皇帝都是「馬背上的天子」,而溥儀至今還不會騎馬,這是說不過去的。經過開會研究並徵求溥儀的意見,這些王公們決定培訓溥儀騎馬。

首先要挑選好馬。負責皇家馬匹管理的是「上駟院」,由蒙古親王那彥圖負責。此時上駟院有馬一百五十餘匹,但基本都是老弱病殘,選馬的人挑來挑去,竟然找不到一匹滿意的。

溥儀問那彥圖,好馬都去哪兒了。那彥圖說,自光緒帝以來,騎馬的越來越少,以至於馬匹缺乏鍛鍊,疏於保養,導致好馬難尋。

其實,那彥圖撒了謊,沒有好馬不是因為缺乏鍛鍊,而完全是腐敗所致。因為每年都有各地蒙古王公及活佛敬獻好馬給上駟院,所以上駟院根本不缺好馬。後來上駟院逐漸發現一條發財門道:他們先把好馬拉出去高價賣掉,然後再低價買回一匹劣馬充數,一賣一買,一高一低,中間有大把的銀子落入個人口袋。再者,一匹好馬的管理成本也很高,飼料都吃最昂貴的。與其高價養好馬不如低價養劣馬,反正報銷的費用都是一樣的,草料費可大幅剋扣,這又是一大筆銀子。

作為上駟院的負責人,那彥圖自然是貪腐最多的。作為退位的小朝廷,無論是溥儀還是其他人,對這樣一個部門都已經沒多大興趣,自然也沒多少人過問。少人問津自然也就少人監督,那彥圖一邊以皇家的名義四處搜尋好馬,一邊倒買倒賣,侵吞公費。

那彥圖

雖然沒好馬,但皇帝練騎馬的事情不能耽誤。經過精挑細選,有匹黑馬還算勉強湊合。好馬配好鞍,好好裝飾一番後,溥儀就開始練習了。溥儀是外行,騎馬教練一看就發現了問題,黑馬不僅個頭小,而且太老實,不抽鞭子不走,一點野性也沒有。有大臣感嘆,大清朝到今天,皇帝的命運倒是與這匹馬很像。

這樣的馬,溥儀仍然不敢騎,教練看著也掃興,最後,騎馬這事就算了。聽說皇上不再練習騎馬了,上駟院的人非常高興,以後又可以繼續大肆貪腐了。

養馬這事畢竟還只是賺個差價,剋扣草料費。但有些小太監抓住一點小權力就能全款貪污。宮內有個規矩,一些皇親貴族的小孩要過生日時,眾太妃都要賞賜面。很多小孩不懂,以為真的會賞面,還擔心那麼多面吃不了。

此時,太監往往告訴小孩,賞面只是一種客套,並沒有面,不要當真,最後由我們負責向眾太妃當面謝恩。其實,這面都被太監直接貪污了。小孩吃不到面,但做面的費用會一分不少地向上報銷,錢就直接裝進了太監的口袋。

後來太監們的膽子越來越大,開始盜賣宮內寶貝,各種字畫、古玩應有盡有。再後來,各王公貴族也干起了盜賣的勾當,太妃們也偷偷通過太監往家裡運。

那時,北京城的古玩市場非常熱鬧,到處可見清宮內的玩意兒。盜賣之風不僅整體拉升了古玩界的GDP,還順便繁榮了周邊行業,如餐飲、住宿等消費行業。

其實細想一下,當下的貪腐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都是利用手邊的資源就近「消費」,從而為自己謀得越來越多的利益,直到把機構掏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0967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