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個寶貝20年沒人理 日本人撿去終成亞洲最強國家!

中國一個寶貝20年沒人理 日本人撿去終成亞洲最強國家!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打響。以天朝上國自居的大清王朝,竟然被遠渡重洋的英國艦隊打敗,又是賠款,又是割地,損失慘重。

這場戰爭的失敗,將中國帶入半殖民半封建社會,也驚醒了無數國人。他們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走出來,重新打量這個世界。

其中之一,就有湖南人魏源。

魏源本是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讀書人。鴉片戰爭的失利,讓他悲憤填膺。懷著滿腔的報國熱情,魏源毅然投筆從戎,投入兩江總督、主戰派將領裕謙幕府,從事參謀一類的差事,一度還親自到前線審訊俘虜。

或許,正是因為這段經歷,魏源深感中國對外部世界的一無所知,上至皇帝、下至臣民,無不還在彌天大夢中酣睡,根本就沒有正視外部世界、奮發圖強的勇氣。

於是,在好友林則徐的鼓勵和幫助下,魏源著手編撰一部與眾不同的書籍。說是與眾不同,是因為這部書主要是介紹世界各國的地理、歷史、政治狀況和許多先進科學技術。魏源在《序言》中還清清楚楚地說了編撰這部書的目的,即「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終生未曾踏出國門,無從親自去考察世界各國的實際情況,他又根據什麼來編撰這部書的呢?

林則徐為他提供了幫助。

當年,林則徐在廣東禁菸時,曾經組織人手翻譯了《四洲志》、《澳門月報》和《粵東奏稿》等資料,他將這些資料全部交給魏源。這就成為魏源編撰這部書的第一手資料。此外,魏源還查閱了大量資料,先後徵引了歷代史志14種,中外古今各家著述70多種。

一年後,魏源這部書稿編撰完畢,取名《海國圖志》。1843年1月,《海國圖志》50卷刻印於揚州。 《海國圖志》的刊行,猶如平地一聲驚雷,在那個閉關鎖國的時代,其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他給無數懵懂無知的中國人,打開了一扇通向外部大世界的窗戶。 魏源因此被稱為「睜眼看世界」的先驅人物。

難得的是,魏源編撰這部書時,不但引用大量資料,生怕讀者看不懂,他將文字內容寫得十分生動,語言深入淺出,還配了八十多張珍貴插圖,做到了圖文並茂。

然而,遺憾的是,《海國圖志》並沒有得到朝廷的重視。許多朝廷官員視之如洪水猛獸,他們根本就接受不了西方「蠻夷」遠比中國強大的事實,也無法接受這部書籍對西方「蠻夷」的讚美。 他們拚命地詆毀這部書籍,主張將之付之一炬。其他讀書人也大多不屑閱讀,不願意領會書中的深刻內涵。

所以,雖然經過多方努力,《海國圖志》總共才刊印了一千冊左右,就漸漸銷聲匿跡了。《海國圖志》沒有發生任何作用。就如左宗棠所說,20年來中國沒有任何改變。 故事並沒有就此終結。 令人意外的是,《海國圖志》被人無意帶到了日本。日本朝野很快就掀起學習和利用《海國圖志》的熱潮。因為,當時的日本,剛剛被美國將軍佩里率領的軍艦洞開大門,日本也面臨著與中國一樣的處境:迫切需要了解西方世界。《海國圖志》來得正是時機。

《海國圖志》如一場及時雨,讓無數日本人看到了西方先進的思想與文化,堅定了學習的信念。 日本後來發動明治維新運動,走上了富國強兵的康莊大道,最終成為戰勝清朝和沙俄的亞洲最強國家,這與《海國圖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093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