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大清朝也曾經輝煌過,牛的時候,也是萬國來朝。英國人來了,乾隆皇帝也是愛理不理。
但到了清朝末年,大清國就不行了,鴉片戰爭一打,大家都知道清國是體弱多病,誰都可以欺負,一開始是英法這些西方列強,然後,東亞的日本也能來欺負清國了。
到了後面,反正是誰見誰都可以占點便宜。
可是,到了大清朝滅亡那一年,大清國突然迴光返照,長了一回臉,竟然當起了萬國的老大。
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就是東北哈爾濱傅家甸鼠疫事件。
在1910年的冬天,哈爾濱爆發了鼠疫,這個鼠疫是哪來的呢?是旱獺鼠傳給人的。當時流行穿貂,但貂皮貴,大家就想著打旱獺鼠,用它的皮做出來的皮跟貂皮差不了多少。但是,打的人多,也不講究了,以前的獵人有規矩,有病的不打,打完了只剝皮,旱獺鼠屍體要掩埋起來。但這些生瓜蛋子亂來,有病的旱獺鼠也去打,打了不但不埋,還要吃肉。這樣一來,這個病菌就傳到了人身上。
當時,最先出現這個病是俄國。有華工在俄國得了這個病,但俄國也是坑爹的,沒有採取任何對措,直接把人趕回中國了。帶著病菌的華工回到中國,很快發病死亡,病菌也馬上流傳開來。
這個時候,日本跟俄國都爭著要幫中國人防治這個瘟疫。為什麼呢?他們想搶中國的東北,想借這個機會擴大自己在東北的勢力。大清朝當然不能坐視不理,最終,他們派了一個叫伍連德的人去,這個人是華僑,出生於馬來亞,後面去英國劍橋大學學醫,被袁世凱重金請來當陸軍軍醫的副校長。
到了這個時候,伍連德臨危受命,來到東北。一看,他就發現一個新現象,一般的鼠疫是由老鼠傳給跳蚤,然後跳蚤傳給人,但這個病是人傳人。為了證實這一點,他四處查看,還解剖了屍體。當時中國還不允許解剖屍體。
通過細緻的研究,他確實這是一種新型的鼠疫,是人傳人的,所以一定要隔離病人,而不是滅鼠。他的建議提出來,就受到了一個法國軍醫的嘲笑,這個法國軍醫認為當然要滅老鼠。與此同時,日本方認為,這根本不是鼠疫,因為日本人的實驗室解剖了數百隻老鼠,都沒有發現任何鼠疫病菌。
到底是法國人高明,日本人高明,還是中國人高明?關鍵時刻,伍連德的英國劍橋學校的資歷發揮了作用。英國大使支持了伍連德,清朝政府最終讓伍連德全權指揮這次防控工作。
伍連德第一個要求是所有醫務人員都戴上口罩,為此他還發明了用厚棉布做的伍氏口罩。這個口罩可以說救回了很多醫務人員的性命,那位說要滅鼠的法國軍醫就是因為沒戴口罩,最終染病去世。
此外,伍連德下令隔離病人,給疫區全面消毒,控制交通。當時正是春節,東北都是闖關東的,他們都要回關內過春節的。要是有帶有病菌的人進入關內,那瘟疫可能就在關內流行開來。那對中國來說,絕對是一次巨大的危機。
但做這麼多,發現死亡人數還是很高,光哈爾濱傅家甸一地,一天死亡人數就近二萬。伍連德一調查發現出在屍體的處理上。當時把屍體都堆在墳場,因為冬天,地凍上了,根本挖不開地穴,所以屍體都沒埋。那怎麼辦?伍連德想了一個辦法:燒!
這當然是很驚人的,當時的觀點根本接受不了,連外務府都做不了主,找了攝政王載灃下了一道聖旨,伍連德才把這個屍體拿出來燒掉,一焚,效果出現了,很快死亡人數下降,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11年的三月,死亡人數歸零,一場可能毀滅東北的瘟疫得到了控制。
搞完以後,發現東北彙集了很多醫學的專家,尤其是研究鼠疫的,都是當地的大使館從自己國家請來的,準備中國不行,就要自己防控了,那就趁這個機會搞一次萬國鼠疫大會。誰當主席呢?當時日本人說,必須我們的北里教授。
北里教授是當時世界頂尖的鼠疫專家,但是英美法這些國家馬上反對,說你們北里教授的學生還說這不是鼠疫呢。這次瘟疫全靠伍連德,這個主席應該讓他當。最終,伍連德出任主席。北里教授當副主席。
這當然是大清國最後一抹夕陽了。因為就在這一年的夏天,四川發生保路運動。10月,辛亥革命的槍響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0864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