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還有個這麼爭氣的孫子,幫中國在一領域與美國歐洲三足鼎立

1988年10月16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第一次對撞成功,成為我國繼原子彈、氫彈、衛星之後,在高技術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但是你知道嗎?這一輝煌成就的取得與一個人的努力分不開,他就是袁家騮先生。

袁家騮先生的身世不簡單,其父袁克文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的二兒子,因反對袁世凱稱帝而被軟禁失寵。袁家騮的生身母親是八大胡同的青樓女子薛麗清,三歲時,母親離家出走,袁家騮跟著養母小桃紅長大。

袁家騮24歲那年獲得碩士學位,在時任燕京大學校長的司徒雷登的幫助下,他帶著40美元登船前往美國柏克萊的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在近20天的旅程中,他為了省錢,每天只吃鹹魚,餓瘦了十幾斤。

1942年5月30日,早已獲得博士學位的袁家騮與吳健雄先生結婚。這個吳健雄先生更不簡單,被稱為「世界物理女王」、「物理學第一夫人」、「中國的居里夫人」, 是參與研究世界第一顆原子彈的唯一女性,後來還做實驗幫助李政道和楊振寧獲得了諾貝爾獎。

新中國成立後的,袁家騮也想回國,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如願。1972年11月6日,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代表團去瑞士參觀在BASLE舉行的核設備及器械展覽會。袁家騮先生懷著強烈的愛國精神,通過自己的關係,使中國代表團獲得了參觀西歐核子研究中心的機會。

1973年,袁家騮先生應邀訪問中國,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回到西歐核子研究中心後,在袁家騮的不懈努力下,一批核物理實驗設備得到批准後運至中國原子能研究所,正式揭開了西歐與中國在核物理、高能物理研究領域廣泛合作的序幕。

從1981年起的12年間,在袁家騮和吳健雄夫妻多次關心、幫助、參與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和合肥同步輻射加速器的研製計劃,並作出了重大貢獻,使中國人在這一領域取得了與美國、歐洲在世界鼎足三分、在亞洲第一的地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020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