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它是明清兩個王朝的皇宮。北京故宮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60米,占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
北京故宮有一條貫穿宮殿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古代建築「前朝後寢」的特點建設了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妃嬪居住的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北京故宮是我國現存最大也是最完整的古建築群,那麼故宮究竟有多少間房子呢?
關於故宮的房屋數量,有著不同的說法。有的說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間,有的說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其實根據《故宮史話》載,紫禁城原來有房間1萬間以上,後來隨著年代的久遠,一些房間朽壞、倒塌或是被火燒毀,但大體數量應在8000間以上。1972年古建築專家按照通行的『四柱一間』標準對北京故宮的房間進行了全面統計,其結果是有宮殿、樓堂980座,房屋8707間,共計9687間。
故宮這麼多間房屋,其中有間宮殿是不住活人的,這間宮殿就是坤寧宮。為什麼作為三宮之一的坤寧宮不住活人呢?
坤寧宮,唯一故宮交泰殿的後面,它始建於1420年,曾兩次毀於大火,清朝順治兩年重修。在封建社會,皇帝是天,皇后是地;皇帝是乾,皇后就是坤。坤寧宮的名字就是《道德經》中的「坤得一以寧」。這裡插一句,趙薇版的《還珠格格》中的皇后居住的地方就是坤寧宮。不過這樣的劇情是不對的,因為那是坤寧宮已經不再住人了。
在明朝時,坤寧宮一直是皇后的寢宮,皇后從被冊立之日直到病逝一直會居住在坤寧宮。如果有皇后中途遷出坤寧宮,那麼一般有兩種原因:一是皇帝駕崩,皇后遷出到太后居住的宮中生活,這裡讓給繼任皇帝的皇后居住;二是皇后半途被廢除,結果必須遷出坤寧宮。
清朝時,雖然國家制度沿襲明朝,但坤寧宮的作用逐漸發生了改變。雍正帝即位之後,皇帝移居養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寧宮,此時的坤寧宮實際上已作為清朝皇家祭祀的場所。時間久了,坤寧宮變得陰氣森森,成為故宮所有房間中唯一不住活人的地方。據說,遊客來到坤寧宮有人感覺到害怕。
坤寧宮除了是祭祀場所外,還有一個特殊功能,就是皇帝大婚時的新房。清朝皇帝大婚後,都要在坤寧宮住上一晚。不過這裡面如果皇帝在即位之前就已經結婚了,那麼他是沒有資格在坤寧宮住上一晚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9899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