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各朝各代皇帝的陵墓,那可都是氣勢恢宏,從皇陵的選址到修建都是精心規划過的,而曾經有一位帝王,陵墓不僅搬遷過三次,甚至還埋在過一個普通的化糞池之下。
而這位升天后墓地經歷坎坷的皇帝便是金朝的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作為一個滅亡遼朝,統一北方的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在軍事和政治領域都有很高的造詣。只可惜在1123年的時候,完顏阿骨打在征戰後返回上京路上病死,年僅五十六歲。
在完顏阿骨打去世後,屍體被運回了上京,那時候金朝的首都是在上京的,也就是現如今的黑龍江阿城區白城鎮,而他的陵墓,則選在了哈龍江哈爾濱,作為一國之君,阿骨打的陵墓占地面積十分大,整整5.1公頃,並且偌大的陵墓中也有很多建築就像是一個地下宮殿。
一般來說,破壞先人祖墳被那是十分不禮貌並且晦氣的行為,陵墓其實從選址開始就受到很強的重視,找來懂得風水的風水師,為皇帝挑選死後的陵墓,因為古時候人們認為選了一個風水好的陵墓地址,古代的皇帝就能夠將整個家族順著風水延續下去。並且選完址後,幾乎是不會對陵墓做太大的變化,更不會輕易的搬遷。
可是完顏阿骨打的墓地簡直刷新了歷史,因為他的陵墓,不光遭到了幾次搬遷,甚至有一座搬了的墓地未被民眾發現,結果被作為了一個化糞池。
最初的時候完顏阿骨打的陵墓建在黑龍江哈爾濱,這個墓也是大家最為普遍了解的墓,如今都還有很多人們前來參觀遊玩。之後從北方一路南下到了北京的大房山。說起這大房山,化糞池的事情就要說出來了。
大家應該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堂堂一位開國之君的陵墓上面竟然被村子裡的人變成化糞池。不過人們也都是因為不知道上演了這種笑話。90年80年代雖說是發現了北京房山的睿陵遺址,但人們並沒有發現坑的下面就是完顏阿骨打的陵墓,因此很多專家學者就沒對這個坑太過上心。
直到2002年的時候,北京房山區曾經出現過的大石坑再一次將考古學家的目光所吸引,但那個大石坑早已變成龍門村村民變成化糞池了。對,就是化糞池,一定很不可思議,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化糞池下面埋葬著一位開國皇帝。
進入陵墓,即使是已經第三次「搬家」,裡面依舊富麗堂皇,各種漢玉石映在了考古學家的眼中,各種雕著龍紋和鳳紋的玉石等金銀珠寶、雕刻精美的龍槨鳳槨以及紋飾精美的金絲鳳冠等各種價值連城的金朝珍寶,也顯示出了當初金朝的無限輝煌與風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