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歷史上自幼登基受權臣擺弄的皇帝非常多,其中康熙皇帝16歲誅殺鰲拜的事件被廣為人知。然而在明朝的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幼年上位,受輔政大臣擺弄,清除黨羽的過程堪稱一台歷史大劇,精彩程度絕不輸給康熙。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講這位頗受爭議的崇禎皇帝。
崇禎18歲登基,在位17年,歷史上對他褒貶不一。他最精彩的一段大戲就是清除閹黨魏忠賢。
魏忠賢這個「死太監」,自己主動閹割,本事極大,混成朝中一號人物,號稱「九千歲」。在崇禎上位之前,他的哥哥天啟帝對魏忠賢極為倚重。他的門徒遍布全國各地,其親近的黨徒有「五彪五虎十狗十孩十四孫」。他的能量在當時已占領大明半壁江山。
此時崇禎皇帝雖然有著皇帝的帽子,但是在朝堂之上魏忠賢的一句話,可謂舉足輕重。況且政治經驗豐富,崇禎也知道自己不是魏忠賢的對手,只能靜觀其變。
此時在全國各地魏忠賢大肆建設自己的生祠,將自己位列孔廟之中。
崇禎皇帝坐不住了,開始對其動手。魏忠賢的「對食」是天啟皇帝的奶媽,自己的哥哥早已去世,就將其趕出皇宮。
朝中反對魏忠賢的大臣接收到皇帝開始動手的信號,立刻採取行動。首先彈劾幾個魏忠賢的黨羽,崇禎下令讓他們回家。看到皇帝清除閹黨的決心,其他中立的大臣紛紛加入皇帝陣營。閹黨核心成員兵部尚書,被眾大臣提供了大量的資料,證明他的貪污。崇禎順勢將其革職。隨後工部尚書指名道姓彈劾魏忠賢,其餘大臣聯名上書,彈劾聲此起彼伏。魏忠賢壓力與日具增,隨著黨羽一個個被清楚,終於「九千歲」撐不住了,主動提出告老還鄉,想要已退為進,企圖另謀東山再起。
既然主動提出,皇帝也不能不給面子嘛,馬上同意。魏忠賢一走,其餘黨徒,立馬倒戈相向,這時火力更加猛烈,已經到了「不殺魏閹,天理不安」的地步。崇禎皇帝其實並不想殺死他,當年天啟皇帝死前曾留言給他,「魏忠賢為國之忠臣,需重用」。但是不殺他,人民群眾又不答應。也只能殺之以安民心。
這位剛剛上位不足百日的皇帝,一戰樹立自己的形象。也許正是太過自負,過於盲目相信自己的能力,到最後剛愎自用,親手葬送了大明江山。
崇禎十七年,清兵已占領大半江山,崇禎逃至煤山,上吊自殺。死前一位大太監曾說「忠賢若在,此事不至此」聽到這話,崇禎再次想起皇兄臨死前的話,「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
這裡小編還要說一點,魏忠賢曾提拔袁崇煥、熊廷弼等人在明朝末年,都是國家棟樑。不得不說魏忠賢確實做過很多惡事,但是如果他不死,明朝不會滅亡,之後中國走向君主立憲制,19世紀稱霸世界,成為有一個超級大國。這個偽命題,也許很有可能是正確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