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中國曾這麼強!軍事多項第一獨孤求敗

軍情諜報| 2017-01-04| 檢舉

軍力作為各國的要領,是保衛各國領土的最基本實力。細數中國的各個朝代,明朝是所有王朝中的例外,他在晚期依然有著相當強的戰鬥力,在當時的明朝不僅有著相當強的戰鬥力,甚至創造了四項軍事第一。

曾經不可一世的大明海軍

早在16世紀,各種類型的水雷就已經成為了明朝海軍的重要武器,1549年製造的「水底雷」,可稱為世界上第一枚水雷,據史料記載,在萬曆年間的抗日援朝時期,明朝海軍曾使用「水底雷」一舉擊沉日本一艘大型戰艦,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使用水雷取得實際戰果,比日俄戰爭(1903~1905)中的水雷戰早了近3個世紀。

明朝時期的水雷

明朝在16世紀,發明的「火龍出水」,是一種用於水戰的兩級火箭,這種火箭已經應用了火箭並聯(4個火藥筒)、串聯(兩級火箭接力)原理。它用於水戰時,可在水面上飛行數公里遠。當飛向敵艦時從龍嘴發射火箭直接攻擊對方艦艇。讓明朝海軍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第一支裝備和使用反艦火箭的海軍。

明代工匠設計製造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由鋼輪壓火擊發引爆的鐵殼地雷。明朝陸軍廣泛裝備了這種地雷,並用它在江浙地區多次重創進犯的倭寇。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在實戰中使用非人工引爆的觸髮式地雷,西方到18世紀以後才有類似的武器。

明朝時期的飛彈

明朝陸軍曾裝備有一種「虎蹲炮」。此炮首尾長2尺,炮頭由兩隻鐵爪架起,外形酷似一隻蹲臥的老虎,看起來煞是威風。

明朝時期的地雷

開火前,先裝填5錢重的鉛彈或石子上百枚,再用一個重30兩的大鉛彈或大石彈壓頂,發射時大小子彈齊飛出去,殺傷力驚人。該炮重量輕,體積小,非常適合騎兵用戰馬直接馱帶,由此便催生了明朝陸軍的騎炮兵。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騎炮兵,又領先了西方大約200年。

大明王朝軍隊人數最多時號稱320萬,但是到了崇禎皇帝在位時期,卻面臨著無兵可用的尷尬局面。本來很多可以取得勝利的戰鬥卻因為兵力不足而功敗垂成,這讓北京的明朝君臣倍感無奈。明朝中期號稱50萬的京師三大營,到了明末這剩下了2萬多人。這裡不禁要問,明朝的那麼多軍隊都去哪了?

一、洪武、永樂時期明軍軍力最強,隨後在逐年下滑

明朝軍隊

馬航MH370客機失聯真相終於揭曉了!震驚中國人! 點擊進入掃碼查看》》》

在朱元璋剛剛建立大明朝的時候,其手下的軍隊只有50、60萬,但是他僅憑著這些百戰餘生下來的軍隊,攻擊了元大都,收取了四川和雲南等地,使中華傳統疆域再次實現統一。到了他統治的中期,由於需要防禦北方的元朝殘餘勢力南下襲擾,朱元璋在北部布置下了一連串的軍隊。此時明朝的軍隊人數在150萬左右。到了他的兒子朱棣在位時期,在北方,朱棣多次率領好幾十萬的軍隊北伐蒙古;在南方又有20、30萬軍隊同交趾作戰;同時此時的倭寇已經開始襲擾我國沿海,所以沿海一帶也有大量的軍隊駐守;此外明朝的兩個首都南京和北京也都需要重兵護衛。所以在朱棣時期,明朝的軍隊數量是明朝最高的達到了250萬——270萬之間。

但是朱棣之後,由於四海昇平,國家沒有什麼大的戰事,軍隊的建設逐漸開始廢弛。宣德時期,明朝表面上的軍隊還維持著朱棣那200多萬的數字,但是實際上已經遠遠達不到那個水平了。土木堡之變的50萬明軍全軍覆沒,這個很多人都知道,但是這個數字是有水分的。在這位被俘的正統皇帝在位時期,明朝的軍隊數量達到了鼎盛,超過了300萬。但是這僅僅是表面數字,實際的人數只有它的一半,也就是150、160萬的樣子。那號稱50萬的明朝北征大軍,實際上不會超過30萬。同時由於各地軍官對土地的兼并情況日益嚴重,明朝的那些軍戶開始大量逃亡,還有很多已經和標準的農民沒有什麼區別。所以說在各個時期,明朝真正具有戰鬥力的軍隊只有幾十萬而已。

二、明朝中期的衛所崩潰,明軍實際人數一直在百萬上下浮動

明朝軍隊

明朝中期的倭寇入侵是對軍隊永久戰鬥力的一次測試,事實證明明朝交出的答卷不及格。如果是北方地區的軍隊有保衛京師和抗擊蒙古軍隊的重任,戰鬥力還強一些的話,那麼明朝南方的軍隊就不能看了。明帝國建立將近200年,南部的軍隊已經在太平歲月里待的太久太久,面對倭寇的入侵,他們更多的選擇是上城堅守。至於抗倭名將俞大猷、戚繼光的軍隊都是後來他們自己選拔和訓練出了的精幹力量,而且由於南部軍隊的戰鬥力實在太差,他們兩個人要送江蘇、浙江再跑到福建和廣東地區作戰,標準的循環使用。這個時期明朝軍隊的實際總人數大約110萬至120萬之間。

萬曆時期的抗日援朝戰爭是對明朝的又一次考驗,幸運的是在張居正、譚綸等人的軍制改革,明朝軍隊的戰鬥力有一定的提高。至於此時的軍隊人數存在一些爭議,譚綸在奏書中說只有84.5萬人,但內閣的數字是112萬。這兩個數字後者更為可信,因為譚綸雖然是兵部尚書,但是一些私兵和西南、西北的少數民族軍隊可能沒有計算在內。

明朝軍隊

三、萬曆、天啟的長期腐敗,致使崇禎時期在百萬以下

萬曆後期的長期怠工,造成了明朝軍政系統的迅速墮落,在萬曆的末期明朝開始逐步喪失遼東地區的土地。到了天啟時期就不用提了,小皇帝明熹宗天天在皇宮裡玩木頭,而朝政交給了大太監魏忠賢。這一時期的政治空氣只能用烏煙瘴氣來形容,對於軍隊的建設自然也就不怎麼上心了。當時的明朝軍隊幾乎也就只有北京、山西還有遼東的軍隊還有戰鬥力。

明朝軍隊擅用火器

明朝一共同東北崛起的後金(清朝)進行了兩次大決戰,第一次是遼東軍隊的主力8萬,第二次是在各地集結的13萬。這兩次打大戰的失敗將明朝的精銳力量賠的乾乾淨淨,由此可見明朝此時的軍隊人數並不多。此時的明朝再也沒有了洪武、永樂時期那動輒幾十萬軍隊出師北伐的壯觀場景。通過對崇禎時期的戰事和南明前期的一些表現,在加上鎮壓農民軍的明軍,得出了以下這個數字:在崇禎時期的明軍數量只有80萬至90萬,其中具有較強戰鬥力的軍隊不會超過20萬。這就是崇禎皇帝在面對關外的清朝和內部的李自成兩面威脅時,總感覺兵力不足的原因,因為此時的軍隊當真不夠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8967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