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你的姓氏,最牛的人是誰?以後就拿他來吹牛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於建興七年壽終正寢。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禪下令追諡趙雲,姜維與眾臣商議後建議劉禪追諡趙云為順平侯。

錢鏐(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臨安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創建者。

錢鏐在唐末跟隨董昌保護鄉里,抵禦亂軍,累遷至鎮海軍節度使,後因董昌叛唐稱帝,受詔討平董昌,再加鎮東軍節度使。他逐漸占據以杭州為首的兩浙十三州,先後被中原王朝(唐朝、後梁、後唐)封為越王、吳王、吳越王、吳越國王。

錢鏐因吳越國地域狹小,三面強敵環繞,只得始終依靠中原王朝,尊其為正朔,不斷遣使進貢以求庇護。他在位四十一年,廟號太祖,諡號武肅王,葬於錢王陵。

錢鏐在位期間,採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經濟繁榮,漁鹽桑蠶之利甲於江南;文士薈萃,人才濟濟,文藝也著稱於世。他曾徵用民工,修建錢塘江捍海石塘,由是「錢塘富庶盛於東南」。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閘,以時蓄洪,不畏旱澇,並建立水網圩區的維修制度,由是田塘眾多,土地膏腴,有「近澤知田美」之語。還鼓勵擴大墾田,由是「境內無棄田」,歲熟豐稔。兩浙百姓都稱其為海龍王。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人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大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占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華夏族,出生於春秋時期陳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

因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稱為「太上老君」。

都好牛,這些你都知道嗎?拼祖宗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8710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