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美軍投擲的集束炸彈,仍在禍害寮國群眾,時不時炸傷人!

40年前,美軍投擲到寮國土地上的集束炸彈,至今還在禍害寮國人民,經常將寮國居民炸得缺胳膊少腿的……

集束炸彈,是一種極為不人道的武器,已被100多個國家禁用!

但沙烏地阿拉伯軍隊在葉門作戰時,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動用了集束炸彈……

作者:楚人陳奇雄

12月19日,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阿拉伯國家聯盟發布公告,承認他們的軍隊在葉門執行打擊胡塞武裝任務時,「有限度地」使用了英國製造的BL-755型集束炸彈。

但阿拉伯國家聯盟在公告中強調說,沙特等阿盟成員國並未在《禁用集束炸彈公約》簽字,所以他們的軍隊在軍事行動中使用此類武器,並沒有違反國際法。

英國國防大臣麥可·法倫則表示,阿盟在葉門使用的英國造集束炸彈,是阿盟上世紀80年代從英國購買的。

但英國在2008年12月成為《禁用集束炸彈公約》簽字國後,英國就嚴格遵守條約規定,再也沒有向外出售過此類武器。

幾十年來,每當有人在戰場上使用集束炸彈時,就會受到人權組織與和平人士眾口一辭的譴責,因為在大家看來,集束炸彈,是一種極不人道、極殘忍的武器,也是一種一旦使用,就貽害無窮的武器。

(下為沒有引爆的集束炸彈子炸彈)

說起集束炸彈對人類的危害,我們不得不提寮國。

在四十多年前的越戰期間,美軍向寮國的土地上,投擲了大量的集束炸彈!其中部分集束炸彈釋放的子炸彈,因種種原因,在當時並沒有爆炸,但它們一直呆在寮國的山林、田野及寮國人的房前屋後,至今仍在禍害寮國人民,時不時有寮國的居民因誤觸誤碰這些子炸彈,而被炸得缺胳膊少腿。

這些子炸彈的數量之多,令人瞠目結舌。

它們多到什麼程度?據媒體報道,在越戰結束四十多年後的今天,在寮國村民耕種的農田裡,隨時都可以找到這些子炸彈。每個寮國的村民,去田間勞作時,都是在冒生命危險,都是膽戰心驚的,因為他們無法預料自己什麼時候會被這些子炸彈炸傷或炸死。

寮國是受集束炸彈傷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越戰結束後的和平年代裡,寮國有超過5萬平民被越戰留下的集束炸彈炸死炸傷。

美軍在侵越戰爭、攻打伊拉克戰爭、轟炸南聯盟、轟炸阿富汗時,都曾大量使用集束炸彈;

蘇聯在侵略阿富汗時,也大量使用集束炸彈;

至於以色列,則是動不動就用集束炸彈轟炸黎巴嫩與巴勒斯坦領土……

至今,越南、寮國、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阿富汗等地的居民,深受集束炸彈之害,不時有人被戰時遺留在他們家園土地上的集束炸彈炸傷、炸殘或炸死!

(下為掉地上未爆炸的集束炸彈子炸彈)

據非政府組織殘疾人國際估計,在世界範圍內,集束炸彈的受害者中,大約98%是平民。其中,近三分之一是兒童。

軍事專家稱,集束炸彈在人口密集地區無法辨別軍人和平民,因此每當襲擊過後,不少集束炸彈的子炸彈沒有發生爆炸而遺留在戰場上,到戰後,這些子炸彈則隔三差五炸一回,成為殺傷當地平民的罪魁禍首……

鑒於集束炸彈對人類的危害之大與危害之烈,國際上一直有人呼籲應該在戰爭中禁止各國軍隊使用集束炸彈。《國際禁止集束炸彈公約》也於2008年12月獲得通過,並於2010年8月1日生效。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在內的107個國家在該公約上簽字。

所有締約國一致同意禁止使用、生產、轉讓和儲存集束炸彈,並承諾在8年內銷毀庫存集束炸彈。

(下為美製B-52掛載集束炸彈出擊場面)

但令人遺憾的是,直到今天,美國、俄羅斯、東亞某大國、及印度等國家未在這個條約上簽字。而這幾個國家,均是集束炸彈的生產製造大國,他們的軍隊貯存有大量的、種類繁多的集束炸彈,且在繼續對集束炸彈進行改進,以讓集束炸彈射程更遠、命中率更高、威力更大。

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或說世界五大流氓中,竟有三常或三個大流氓沒在《國際禁止集束炸彈公約》上簽字,那麼,這個公約實際上是一張廢紙,沒什麼卵用。

美國、俄羅斯、東亞某大國、印度等國家,為何拒絕在《國際禁止集束炸彈公約》上簽字?是因為他們認定,集束炸彈,確實是一種便宜、威力大、好用的武器。他們下不了棄用集束炸彈的決心。

最早在戰爭中使用集束炸彈的人,是二戰中的德軍。

我們得承認,德國這個民族,在研製殺人武器方面,特別有天賦。

我們現使用的好多牛逼武器,都是德國人最先研製出來,在二戰時,德國使用了世界上最早的巡航飛彈V-1,研製了世界上第一枚彈道飛彈V-2,德國人還發明了AIP潛艇、反坦克飛彈、空空飛彈、空艦飛彈等劃時代的武器……

受到美國、俄羅斯、東亞某大國、印度、以色列等國軍方寵愛的集束炸彈,是一種通過擴大殺傷面積來提高殺傷效能的炸彈,本質上是一種子母彈。

當母彈飛至預定高度或到達目標上空時,母彈彈體會自動打開,將裝在彈體內的數十甚至數百個子炸彈釋放出來,將目標區域覆蓋,幾十、幾百個子炸彈在空中或地面爆炸,可對大面積範圍內的人員、動物、車輛等目標造成傷害。

(下為美製B-1B轟炸機投放集束炸彈場面)

由於集束炸彈在對付大面積目標時,具有極高的打擊效率,所以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集束炸彈就備受各國軍隊喜愛,主要軍事強國都大量裝備集束彈藥。

集束炸彈中的子炸彈,一般沒有配備自毀裝置,所以子炸彈的瞎火率比較高,也就是說,當集束炸彈在儲藏或投放時操作不當,或是投彈處地面較鬆軟時,集束炸彈母彈中的子炸彈散布開來後,有可能不被引爆,從而長久地留在地面上,以致在戰後幾年、幾十年內,一直對平民持續造成嚴重傷害。

放眼全球,美國是當之無愧的集束炸彈設計、研製、生產、使用、出口大國。

MK20「石眼」2集束炸彈,是美軍批量採購、批量使用過、並大規模出口的、最著名的集束炸彈之一。

該彈曾在越南戰爭、中東戰爭和海灣戰爭中大量使用,給當地居民留下了痛苦記憶。

MK20「石眼」2是美國於1963年發展的一種大面積反坦克集束炸彈,其母彈箱內裝有247顆MK118反坦克小炸彈。小炸彈爆炸後,可穿透700到800毫米厚的堅硬土壤,或100到150毫米厚岩石,或50到80毫米厚的鋼板。

中國台灣引進該彈後,將其裝備在F-5E、F-16等飛機上。

而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空軍首次使用了一種新型集束炸彈——CBU-107。說它是炸彈,但它不是靠炸藥爆炸來摧毀目標,而是靠動能金屬杆硬碰硬撞毀目標。它由戰術彈藥子母彈箱、WCMD風偏修正組件以及3700根金屬杆組成。該炸彈專門用於攻擊沒有防護的軟目標,如倉庫、油庫、天線、電站等。

(下為「颱風」戰機投擲集束炸彈情景)

美製CBU-97/B「傳感器引爆武器」,於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研製,1993年進入美國空軍服役。CBU-97/B彈重450千克,彈長2.34米,彈徑0.406米,母彈箱可攜帶10個BLU-108/B靈巧子彈藥。

BLU-108/B子彈藥重29.5千克,帶有穩定降落傘和用於自身旋轉穩定的微型固體火箭發動機。

每個BLU-108/B又攜帶4顆「斯基特」末敏子彈。

「斯基特」子彈重3.4千克,直徑127毫米,高度95毫米。

「斯基特」子彈裝有雙色紅外探測器、微電子處理器和自鍛破片戰鬥部,可以自主探測其掃描範圍內的坦克裝甲車輛,並發射自鍛破片擊毀目標。

因此,CBU-97/B具有了發射後不管和對地多目標攻擊能力,而且對裝甲目標的命中和毀傷機率比普通子母炸彈高得多。

為提高高空投放時的命中精度,CBU-97/B可以加裝WCMD組件,成為CBU-105/B,投放高度由6 000米提高到10 000~12 000米,在16千米最大射程上的圓機率誤差約為26米。再加裝「遠射」摺疊彈翼組件後就成為CBU-115/B,射程達到48~64千米。

美製CBU-87/B「綜合效應彈藥」,是於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研製的集束炸彈,裝備了美國空、海軍的多種作戰飛機,1991年首次在海灣戰爭中大量使用。該彈重430千克,由SUU-65/B戰術彈藥子母彈箱和202枚 BLU-97/B綜合效應子炸彈構成。

BLU-97/B子炸彈具有反裝甲、破片殺傷以及燃燒作用,直徑64毫米,彈長169毫米,重1.5千克,彈體尾部有充氣式減速傘,子彈脫離彈箱後在安全距離時減速傘打開,以保證飛行穩定性並轉入垂直下落狀態。

BLU-97/B子炸彈的錐型裝藥可穿透125毫米厚裝甲,其刻槽鋼製彈體產生的300多枚3克重的破片可在較大範圍內有效殺傷人員和破壞器材。

(下為美製CBU-87集束炸彈性能參數)

英國也是集束炸彈的研製強國。英國除研製過上面所說的BL-755集束炸彈外,還開發過名聲遠揚的JP-233反跑道集束炸彈。

JP-233是一種主要用於攻擊機場跑道的機載布撒器,1991年首次用于海灣戰爭。該彈的彈箱採用模塊化結構,每個艙段都為矩形結構,加上頭錐和尾翼後可組成不同的集束彈箱。組合一內裝215顆HB876壓制小地雷;組合二內裝30顆SG357反跑道小炸彈:組合三內裝215顆HB876和30顆SG357。

SG357小炸彈重26千克,其串聯戰鬥部由空心裝藥和高爆炸藥組成,主要用於打擊機場跑道。

HB876小地雷重2.4千克,是一種延時爆炸地雷,當其布撒到敵方機場跑道上時,可以延遲或阻止敵方修復跑道。

法國研製過「貝盧加」BLG66通用集束炸彈。該炸彈上世紀80年代初進入法國空軍服役,全彈重305千克,可裝152顆3種不同類型的小炸彈,小炸彈重1.3千克,外形尺寸和重量都相同,小炸彈和彈箱都帶有減速傘。配用的小炸彈分別為通用殺爆小炸彈、阻擊殺爆小炸彈、反裝甲小炸彈。

(下為集束炸彈內部結構)

在東亞某大國正規的軍語裡,沒有集束炸彈這個名詞,但不等於該國沒有集束炸彈。實際上,東亞某大國的軍方,將集束炸彈稱之為子母彈。當這種子母彈由飛機投擲時,就稱之為XXX型子母彈。

東亞某大國特別重視反坦克反裝甲航空子母彈的研製,因為該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長期受到蘇聯的嚴重威脅。為對付隨時可能潮水般湧進自己國境的蘇軍裝甲洪流,該國希望用航空子母彈來穩住防線,繼而對蘇軍的坦克與裝甲車實施致命打擊。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東亞某大國與蘇聯關係高度緊張時期。從1965年起,蘇聯開始從內地向靠近該國的外貝加爾軍區與遠東軍區調派兵力,至1985年,蘇聯的外貝加爾軍區駐有26萬軍隊,擁有3100輛坦克、3900門火炮與200架直升機。蘇聯的遠東軍區駐有37萬軍隊,裝備有6000輛坦克、5800門火炮與300架直升機。

而對蘇軍的威脅,東亞某大國一方面是搞全民備戰,一方面是在自己軍隊中開展熱火朝天的「三打三防」訓練,以提高自己軍隊打敵人坦克、打敵人飛機、打敵人空降兵及防核、防化、防生能力。

具體到打坦克方面,該國大量組建了專門的步兵反坦克分隊和反坦克炮兵部隊,試圖用大規模的反坦克火力,以頂住蘇軍的裝甲洪流。

東亞某大國軍方意識到,僅靠反坦克炮、反坦克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這些直瞄反坦克火器構成的防線,無法遏制蘇軍坦克裝甲部隊對己國發動「閃擊戰」。

該國軍方認為,二戰的歷史證明,強擊機是坦克與裝甲車的天敵,己方應大力發展強擊機部隊,及研製適合強擊機攜帶的空地反坦克、反裝甲彈藥。

(下為集束炸彈中母彈與子彈關係圖)

當時,東亞某大國空軍擁有二百多架蘇制伊-10強擊機,這是一種活塞發動機螺旋槳式飛機,是一種早就該淘汰的產品。

為對付蘇聯的坦克裝甲集群,該國急需新型的反坦克強擊機。

1969年,由該國南方某航空設計所研製的Q-5強擊機,開始裝備該國空軍。這是一種由米格-19改型而來的超音速強擊機,是一種既可用核武器進行反坦克、反裝甲作戰,又可用常規空地武器打擊敵方裝甲部隊的多用途強擊機。

為提升自己軍隊的反坦克、反裝甲能力,東亞某國專門給Q-5強擊機研製了「狂飆一號」小型氫彈,並於1972年進行了實彈投擲試驗。

「狂飆一號」小型戰術氫彈的威力為1萬噸TNT當量,可以將敵方3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坦克裝甲車輛,一掃而光。

但核武器是不能隨便用的,所以,東亞某大國軍方覺得,還是用常規空地武器來打坦克比較實用。

於是,該國就利用與美國及北約國家關係正常化的機會,向外購買先進的空地反坦克彈藥。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該國派專家對美國的「石眼」、法國的「貝盧加」、英國的BL-755型、德國的「MW1多用途武器」等空地反坦克彈藥,進行了考察與評估,最後決定引進英國的BL-755型航空集束炸彈,並對其進行仿製。

BL-755集束炸彈,是英國研製的一種攻擊坦克裝甲車輛和殺傷有生力量等目標的子母彈,其基本型於1972年裝備英國空軍。

BL-755子母彈箱的7個艙段內,共可裝147顆小炸彈。小炸彈既可破甲,還能產生2000多塊破片殺傷目標。

以英國500磅BL-755型反坦克子母彈為原型,東亞某大國很快研發出國產化型號250-3型航空反坦克子母彈。

250-3型彈母彈長2.4米,彈徑419毫米,全重227公斤,內部裝填有147枚空心裝藥反裝甲小炸彈,小炸彈重1.13公斤,可擊穿120毫米厚坦克裝甲。

東亞某大國曾計劃在北方沿線機場,部署20個團的Q-5強擊機,每個團擁有24架Q-5。

每架Q-5可在機翼下掛載2箱250-3型反坦克子母彈,外加2個90毫米空地火箭彈發射巢。

一個團的24架Q-5強擊機,共可攜帶48箱250公斤航空反坦克子母彈,這些子母彈內部裝填著7056枚小型反裝甲子彈;另外,這24架Q-5,還一共攜帶有48個火箭發射巢,共有90毫米反坦克火箭彈672枚。

(下為的Q-5強擊機攜帶反坦克集束炸彈出擊場面)

東亞某大國軍方經過理論計算和開展實彈打靶演習,發現每次只需一個團的24架Q-5強擊機團同時出動,就可將300公里外蘇軍的一個重型合成坦克營殲滅,將42輛T-64/72型主戰坦克、10輛BTR輪式步戰車、2輛SA8防空飛彈或23毫米自行高炮等武器裝備摧毀。

如果Q-5強擊機團採取高強度連續出擊方式作戰,每天可出擊72架次以上,完全能夠摧毀一個蘇軍坦克師的全部重型裝備。

據軍情觀察人士科羅廖夫先生考證,與東亞某大國一樣,蘇聯與俄羅斯軍隊同樣也不使用集束炸彈這個詞,蘇俄軍隊也將集束炸彈叫做「子母彈」。蘇俄也是集束炸彈研製、生產、使用、出口大國,他們研製的集束炸彈種類多,用途多,威力大。

其中,俄制RBK-500/AO-2.5RTM為殺傷集束炸彈,其母彈箱內裝有扁球狀殺傷小炸彈,每個小炸彈重2.5千克,母彈內最多可裝100顆小炸彈。

俄制RBK-500/PTAB-1M是反坦克集束炸彈,母彈內裝有268顆PTAB-1M反坦克小炸彈,每顆小炸彈重0.994千克,由壓電引信起爆,穿甲能力超過200毫米。

俄制RBK-500/SPBE反坦克集束炸彈,是一種類似於美製「傳感器引爆武器」的反裝甲彈藥,母彈內裝每顆重15.6千克的SPBE子炸彈14枚,或裝每顆重14.9千克的SPBE-D子炸彈15枚。兩種子炸彈結構和彈徑相同,只是重量和長度不同,都是採用紅外傳感器引爆。

(本文作者「楚人陳奇雄」先生,是武漢某報資深記者、軍事版責編、科技史愛好者。)

(下為印度購買的先進集束炸彈)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8437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