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智慧到底講是什麼?
說話的藝術嗎?嗯,只說對了一半。鬼谷子說「口者,心之門戶」,由此可見,鬼谷子的手藝就兩個:說話與謀略。我想這個世界上最難的應該就是說話了,不管是職場還是商場,會說話的人永遠能占得先機。
說話之難不在於說,而在於能說服,因為人們總是願意相信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那麼應該如何說服呢?
鬼谷子給了我們一個方向:送禮。就如他說的:「說者,說之也。說之者,資之也」。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拒絕一個帶著禮物,並且還是幫助自己的人。是的沒有!
說到送禮,就不得不說到諸葛亮了。是的,就是那個站在田野里擺酷,唱《梁甫吟》的男人。不想做謀士的歌者,不是好農夫。
每當他迎著北方的烈風吟唱,看著天地不仁與萬物芻狗,不無惆悵的祈禱著:讓天下再亂些吧。北方曹操南進,劉備破產在即,諸葛亮明白雪中送炭的道理。
我的時代來了!這一次,我要讓世人側目。
一
他等來了他的時代。這是個最壞的時代,對他卻是最好的時代。當他與劉備通宵嘮嗑,拂手將一份香氣撲鼻大禮送給皇叔的夜晚,歷史終將會因他改寫。
只是,劉皇叔的內心的疑慮並未打消:這個年輕人真的行嗎?他的自信從何而來?老謀深算的皇叔依然還在觀望。
當劉皇叔落魄的逃難到夏口時,一邊是虎狼之師,撲面而來的曹操,一邊是期待坐收漁翁之利的孫權。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不占的劉備已經踏入絕境。
「劉備,你等著,這齣好戲才剛剛開始。我要去做一件讓你目瞪口呆的事情,說服吳國孫權與蜀國連橫。」
那個年輕人來到了劉備的帳下,他說:「勢態很嚴峻,要不?」
劉備眼裡突然閃現了一絲希望,問:「莫非你有何良策?」
年輕人說:「我想去找孫權求救。」
劉備心裡苦笑著,年輕人,這個方法我不是沒想過,但這明顯是步死棋。帶兵打仗,你還是太嫩了,你不懂人心吶。又或許他是想逃命吧。算了,隨他去吧。
劉備問:「你要帶點什麼嗎?我這難民多,要不你帶幾個防身?」
諸葛亮說:「我已經給孫權準備了一份他無法拒絕的大禮。」
年輕人,吹吧,反正不用交稅。
二
歷史與小說的區別在於,史料上並沒有記載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故事,這倒是給我們省了不少篇幅。
故事的主人公就兩個年輕人。當搖著鵝毛扇的灰袍諸葛亮見到了身著銀色長袍的孫權,那個比他還小一歲,眼裡閃爍著不可明說奧秘的孫權。
「諸葛亮,我倒要看看你葫蘆里藏的什麼藥。」
諸葛亮指著戶外忽左忽右的飄蕩著的旌旗說:「殿下,曹操統一了北方,威震四海。他除掉了所有他的勁敵,包括劉皇叔。劉備已經走投無路了。曹操很強大,對嗎?」
孫權面無表情的說:「是。」
諸葛亮說:「所以……你也不是他的對手,是嗎?」
孫權依然毫無面前說:「是」。
諸葛亮接著說:「既然如此,你有兩條路,要麼早日戰,要麼早日降。如果您等著坐山觀虎鬥,不如像曹操俯首稱臣。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孫權閉上了眼睛,說:「你來就是為了跟我說這個?你的主子為何不降?」
孫權,我就等你這句話呢。諸葛亮說:「你聽說過田橫的故事嗎?壯士自當死的其所,輸了是時運不濟,皇叔早已認了。壯士斷腕的氣概,你應該能體會吧。」
孫權睜開眼睛,直盯著諸葛亮說:「好個壯士斷腕,就怕是用錯了時候。我倒是聽說劉備被曹操追的走投無路。你主子敗了倒是敗了,怎麼,又想讓我東吳百萬軍民跟他一起陪葬?」
諸葛亮說:「你聽過『殘存亦沒路,兵敗如山倒。敗者無一死,將來富如山』嗎?劉備不會傻到不留一兵一卒,敗走是為了保存實力。」
孫權說:「這個敗將之辭倒是有趣,既如此你為何而來?」
諸葛亮說:「給你送上一份大禮。」
孫權說:「哦?」
諸葛亮說:「三足鼎立的天下!」
孫權說:「有趣。」
諸葛亮說:「一隻不停奔跑的獅子會累,而且還是只不習水性的獅子。吳越之地,自古民風彪悍,縱然是投降了,也口服心不服,與其如此不如放手一搏。只要吳蜀合縱,我們一起來捕殺這支困獸,如何?」
孫權說:「我為什麼要給你一起冒這個風險?」
諸葛亮說:「為了你的天下。三足分,共天下。」
孫權按著寶劍望著北方說:「有趣!」
長江的風吹動烏青色的旌旗颯颯作響,只不過這一次方向是往北。
不久後,赤壁之戰開始,三個年輕人出色的完成了捕獵遊戲。怎麼會是三個人?哦,另一個人是周瑜。
三
如果說用一首歌來形容劉備對諸葛亮的愛,應該是《愛你一萬年》。
但是,諸葛亮最終還是被劉備算計了一把。赤壁之戰後,諸葛亮被封為軍師兼中郎將,其實軍師沒有軍權。而三國時期,有軍功者越來越多,大量被封為將軍,中郎將反而成為了中下級軍官的職位。而諸葛亮的主要工作不是打仗,而是負責後勤保障工作。
有史料為證: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諸葛亮,你在我手裡,終將是臣。」
「劉備,故事才剛剛開始。」
諸葛亮是在誆騙孫權嗎?並不是,三足鼎立的格局是符合所有人利益的最終格局,相互牽制,相互制衡。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一個平衡的狀態。
三足鼎立,本就是諸葛亮設計的產品而已,可以兜售給劉備,也可以兜售給孫權,當然也可以賣給曹操。所以這份大禮,劉備不會拒絕,孫權不會拒絕,赤壁之戰之後的曹操也不會拒絕。
只是諸葛亮的確無形中給孫權下了個套。
四
今天的故事出自《三國志》,但我們並不是來講故事的,如果沒有套路,那麼這篇文字就毫無意義。
諸葛亮在跟孫權的對話里,其實用了一個陰招。我們姑且稱之為「諸葛亮問答法」,傳說這套方法是蘇格拉底總結出來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諸葛亮只向孫權提出之能以「同意」回答的問題,接連不斷的提出一系列的問題,所以孫權的心無形中只能被諸葛亮牽著走,被逼著只能做出肯定的回答,一旦肯定回答的意識建立之後,戒備心理就無法控制它。
五
大致描述諸葛亮遊說孫權的套路:
「曹操很強大,是吧?」
「是的。」
「劉備很弱是,是吧?」
「是的。」
「吳國也打不過魏國,是吧?」
「是的。」
「曹操的士兵疲於征戰,不習水戰,是吧?」
「是的。」
「吳國和楚國合作,一加一打魏國能贏,是吧?」
「是的。」
實際上,據史學家考證,曹操輸了赤壁之戰是因為魏軍染上了某種傳染病。況且一加一等於二,只是想當然。這點從現代收購案中就能看出端倪。
同樣,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套路也是數不勝數,比如某個網際網路產品下的圈套:
「網際網路時代到來了,是吧?」
「是的。」
「網際網路時代有很多垃圾信息,是吧?」
「是的。」
「所以應該有人幫你識別垃圾信息,是吧?」
「是的。」
「所以專家們有識別能力,是吧?」
「是的。」
「專家們幫你識別信息,幫你講解,你應該感謝,是吧?」
「是的。」
「所以專家們付出勞動,你應該給專家們的知識付費,是吧?」
「是的。」
呵呵!會說話者是人精,自古套路得人心。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