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尼在歷史上有過多次排華,1965年的排華堪稱大屠殺,罪行累累,罄竹難書,具體情況如下:
1965年9月30日,拉提夫上校和烏坦上校率領一批陸軍軍官,逮捕了6名軍方將領,強迫蘇加諾總統(圖中左二)解散國會。
時任印尼陸軍戰略後備部隊司令的蘇哈托渾水摸魚,宣稱這是一次政變,出任印尼「代總統」,開始在全國進行大清洗運動。
運動持續3年之久,50萬名「左翼分子」被殺,60萬人未經任何審判就被關進牢里。
印尼軍方曾誣稱有9名大雅族長老被華人所殺,挑撥大雅人對華人的仇視。
根據倖存者的陳述,至少有好幾個地方發生「屠村」事件。「溝水都變成紅色」,「大雅人殺華人,就像殺雞殺鴨一樣」。
在印尼當局有意的引導下,印尼民眾把華人視為吸血的蛀蟲。
圖為印尼人打砸華人書店。印尼華人被禁止使用中文,不得取中國名字,不准開辦華人學校,不得進入政府部門工作。從2000年之後,印尼政府逐漸取消歧視華人的法律規定和條文。
搶劫、強姦是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警察與軍隊在此刻集體選擇了沉默。
未經審判就被投入大牢,屈打成招的華人不計其數。究竟有多少人含冤而死,官方一直諱莫如深。
美國中央情報局曾把這段悲劇稱為「20世紀最慘的集體謀殺」。
三次大屠殺
印度尼西亞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共有三次針對華人的種族滅絕性大屠殺,而這三次大屠殺,都與台灣當局的直接和間接幫助分不開。
第一次大屠殺,9.30事件。
5、60年 代初的印尼政府本來是很親中國大陸的,與新中國建立有外交關係。印尼能獨立成功本來就有中國的影子,所以印尼獨立之父蘇加諾掌權後,印尼和中國大陸的關係 是很不錯的。當時印尼華人持有中國護照的只有不到一萬人,大部分華人仍選擇印尼國籍,另一部分華人則持有印尼、中華民國(台灣)雙重國籍,這部分華人是反 共親台的。1963年發生了9.30事件後,印尼陸軍在蘇哈托指揮下政變,打敗了忠於政府的印尼空軍和海軍,推翻了蘇加諾總統。蘇哈托奪取了最高權力後,開始了印尼軍人主政長達30多年的歷史。蘇哈托之所以政變成功,與美國和台灣當局的秘密支持有很大關係。
蘇哈托上台得到美國和台灣當局的這麼多的支持,自然要有所回報,這就是60年代印尼第一次反華的背景。蘇哈托以反共為名,大批屠殺華人,在這個過程中,台灣和印尼親台華人不但為蘇加托政權提供大量武器彈藥,還利用自己熟悉華人社會的特點,為蘇哈托提供情報和大量的華人名單,使得不熟悉華人社會的印尼軍警可以準確地捕殺親中國大陸的華人。
蘇哈托政變並開始大屠殺後,所有持有中國護照的人大都躲進了中國大使館,最後大約有9萬多旅居印尼的中國人和親中的華僑逃回了大陸。而未能及時逃離的華人,除了那部分親台灣的,大都被台灣情報機構和當地反中華人交給了印尼人加以甄別、關押或殺害。美國中央情報局曾經把這段時間的印尼稱為「20世紀最慘的集體謀殺」,估計有50萬名 「左翼分子」被殺,另有60萬名未經任何審判被關進牢里。
第二次大屠殺,「紅碗事件」。
自1967年10月開始,印尼當局將西加里曼丹與馬來西亞交界處一片廣袤的土地劃為 「紅線區」,強迫居住在該區域內的華人往山口洋、坤甸等都市遷移;印尼軍方還散布搖言,指稱有9名大雅族(印尼高山原住民)的長老被華人所殺,挑起了針對華人的「紅碗事件」,再次導致大批華人被屠殺。
「紅 碗事件」發生後,中國大陸的使館留守人員一面進行外交交涉,一面通知當地的華人社團,到使館避難。但是這個時候,台灣國民黨當局,為了維護與印尼軍事獨裁 政府的關係,保證印尼軍事獨裁政府的威信,避免華人逃難影響印尼軍事當局的統治,竟然向印尼華人社團發出電報,要求當地華人不要逃難,不要參加中國組織的 「撤僑」,要「想盡各種辦法留在印尼」當地。
為了執行電文的精神,台灣軍事情報機構在印尼的工作人員組織人力,在印尼當局的配合下,對逃難的華人進行誘騙和堵截,千萬百計阻止他們前往中國大使館避難。
這場由印尼當局策劃,由台灣當局幫助實施的大屠殺,導致整個加里曼丹拉力、昔焦窩、打臘、沙那京一帶的華人幾乎全被滅絕,數十萬華人,僅僅只有5000多人成功擺脫了台灣情報人員和印尼軍警匪徒的阻截,逃入中國大使館避難而獲得倖存。
第三次大屠殺,台灣又成幫凶。
1998年,由於經濟危機的影響,蘇哈托政權面臨危機,為了轉移社會矛盾,蘇哈托政權再次祭起了種族滅絕的法寶。
中 國大陸通過自己的情報渠道,已經提前獲得了印尼又要開始大屠殺的消息,由於歷史的原因,當地華人社團的頭目,大都是親台灣反中國大陸的(親中國大陸的都被 殺了),而且可能還兼具台灣軍事情報機構人員和印尼華人社團雙重身份。中國駐印尼使館人員情急之下,直接趕往當地華人社團領袖家中請求見面,欲將大屠殺的 消息告訴他們,以便及時組織疏散逃難。不料當地華人社團領袖,竟然拒絕見面,中國外交人員在緊急之下,直接破門闖入,將印尼當局即將開始大屠殺的消息告訴 了他們,請他們趕緊利用手中掌握的人員信息和渠道組織疏散逃難。
接下來發生的,就是最令人憤怒的事情了,當地親台華人社團頭目,在請示了台灣當局後,竟然將中國外交人員上門告知情報的事情向蘇哈托政權進行了彙報。
蘇 哈託大怒,下令立即提前開始實施屠殺計劃,一時間,整個雅加達和印尼全國,血雨腥風,無數華人的生命財產,都被葬送。可憐當地親台灣的華人,被台灣和當地 反中國親台灣的華人社團頭目出賣,事前竟一點消息都沒得到,而且最可氣的是,由於當地親台華人社團頭目的阻撓和欺騙,一些印尼華人以為印尼暴徒不會殺他們 (因為他們是親台灣反中國的),而且台灣也會派人接應他們,而拒絕撤離,甚至也拒絕登上繪有中國五星紅旗的飛機,結果慘遭殺害。
由於實際掌握了當地華人名單和信息的台灣情報機構的阻撓和出賣,印尼當地華人在屠殺開始前,只有少數人能及時得到中國使館人員的通知,而且僅僅只有300名印尼華人在屠殺時趕往中國使館進行登記尋求幫助。與之對比的是,大屠殺開始後,所有持有中國大陸護照的3722名華僑全部生還。
1945 年印尼獲得獨立成立印尼聯邦共和國。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共向印尼提供了大批經濟援助和軍事裝備,同時也輸出「革命」,扶植印尼共產黨。 當時的中共前總理周恩來更在一次講話中稱,東南亞有這麼多華僑,中共當局有能力通過這些華僑輸出「共產主義」,使東南亞一夜之間改盡顏色。周恩來這段話在一些第三世界國家受到了強烈譴責。 一般相信,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排華事件與此有關,特別是印尼1965年的排華事件和周恩來指揮下企圖幫住印尼共產黨發動政變更是有直接關係。 1965年9月30日,以印尼總統警衛部隊第三營營長翁東中校為首的軍官發動軍事政變,殺死包括陸軍司令雅尼在內的6名陸軍將領,是為「九三○」事件。 該事件觸發了以蘇哈托和納蘇蒂安為首的軍人集團發動軍事政變,他們要推翻蘇加諾總統,更要剷除支持蘇加諾的印尼共產黨,隨後在全國掀起大規模反華浪潮。
小編了解到印尼政府主辦了題為「剖析1965年悲劇」的研討會,但是印尼安全部長在開幕式上直接否定了道歉的可能性。印尼政治、法律和安全統籌部部長魯胡特表示,遇難者人數不可能超過1000人,並反問「你們能指出一個萬人坑給我看嗎?指給我,我就去。」
總之,無論是印尼政府拒絕就事件進行正式道歉的態度,或是會議期間的抗議人群,還體現該話題「脫敏」之路仍很長
對於這樣的態度,小編也很無奈╮(╯_╰)╭!!!
1963 年10月17日,印尼陸軍造反,強迫蘇加諾總統解散國會,蘇哈托這位「微笑的將軍」趁亂奪取了最高權力,從此開始了印尼軍人主政長達30多年的歷史。 這裡要說明的是蘇加諾是親大陸的,而蘇哈托是親台灣的。蘇哈托之所以政變成功,其中台灣當局秘密提供了支持。以期在蘇哈托上台後能與台灣當局保持外交和政治上的合作。澳大利亞人萊格在其所著的《蘇加諾政治傳記》中對這一過程有過介紹。其實,何止是台灣情報局,反共的軍官們前指在新加坡,訓練基地在菲律賓,CIA提供教官,武裝了至少42000名叛軍。
國民黨、美軍退役飛行員都「志願」提供服務。於是整個行動表面上呈現出來的就是空中有不明國籍的飛機在幫叛軍空投物資,並提供轟炸服務,地面上是使用不明來源的槍械打仗的叛軍,海中還有不明來歷的潛艇游弋,時而向海灘運輸人員、補給和裝備(有資料顯示,1958年2月,美國海軍向蘇門答臘叛軍提供了可以武裝8000人的武器外加100萬美元和供叛軍進行軍事訓練的教材)。1958年5月18日,對安汶的 轟炸行動中,美國飛行員艾倫.勞倫斯.波普被擊落並被俘,他身上還帶有證明他是美國空軍以及CIA馬甲航空公司CAT的飛行員。
那麼,蘇哈托得到這麼多的支持,他要做什麼呢?很簡單,反共。說明白點就是屠殺。說準確點,就是按照美國CIA的名單來捕殺共產黨人。這就是60年代第一次反華的背景。蘇哈托殺共產黨,殺的過程中當然遵循三光政策,在這個過程中,台灣和親台華人歡呼雀躍,為蘇加托政權提供大量武器彈藥,還利用自己熟悉華人的特點,為蘇哈托提供情報,將華人中的共產黨殺的是一乾二淨。話說回來了,黨派之爭到底也是兄弟蕭薔,至於給人槍給人錢來殺自己人麼?劣根!9·30事件之後,中國大陸與印尼斷交,所有持有中國護照的人躲進了中國大使館,撤回國內。不願意加入中國國籍的華人,只要帶著共產黨印記的,幾乎被自己的「同胞」送到了印尼叛軍的刀口下。美國中央情報局曾經把這段時間的印尼稱為「20世紀最慘的集體謀殺」,估計有50萬名 「左翼分子」被殺,另有60萬名未經任何審判被關進牢里。1960年左右,所有中國人和親中的華僑共計9萬餘人,全部撤回祖國大陸。這些都是有資料可查的。
當時印尼政府與軍隊有很大的矛盾,蘇加諾總統是文官出身,控制不了軍隊。於是他想引入中蘇的力量,依靠共產主義這個意識形態徹底解決軍隊問題。結果操之過急,引起以蘇哈托為首的軍方發動政變,將蘇加諾總統軟禁,同時在全國範圍內清洗共產黨。而共產主義已然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同,強行清除勢必得罪人民。蘇哈托意圖爭取民意,又想獲得經濟利益,作為有財力卻無勢力的華人在劫難逃。印尼藉口華人和印尼共產黨勾結,大批屠殺華人,挑動民族主義大大沖淡了清洗共產黨及非法政變上位的惡劣影響,從中榨取了大量利益。同時迫使倖存的華人勢力依附於蘇哈托政府,成為其建立獨裁統治的助力。站在中國人的立場,其人自是罪大惡極,但站在印尼的立場卻不失為一舉多得的政治手段
關於1965年印度尼西亞9.30事件,最根本的原因是那個年代東西方陣營的博弈,最終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策划下,蘇哈托發動了這場政變,印尼共被屠殺,這場政變是二十世紀的悲劇,印尼共總書記艾地在沒有經過任何法庭審理的情況下,被蘇哈托軍人槍殺。而後印尼華人在60年代末經歷了他們最困難的時期,一直到蘇哈托下台,印尼華人的地位才恢復到正常,中文在印尼又恢復到自己應有的地位。
下面是美國「華盛頓郵報」1990年發表的關於9.30事件的文章
美國直接參與了六十年代屠殺印尼共
美國《華盛頓郵報》在1990年5月21日發表了一篇提為:美國官員提供的名單幫助了印度尼西亞60年代的大屠殺。
據前美國外交官和中央情報局官員說,美國官員25年前把印度尼西亞共產黨數千名黨員的名單提交給雅加達的軍方,印尼軍隊搜捕了這些左翼分子並且在一次鎮壓中殺害了他們,這次鎮壓被稱之為本世紀最嚴重的大屠殺之一。
這些官員首次承認,他們共向印尼軍隊提供了多達5000人的名單,這些美國人後來對那些已被殺害和被俘的人的名單進行了核對。
這次暗殺活動是對印度尼西亞共產黨進行大規模血腥屠殺的一部分。印度尼西亞共產黨當時是世界上的第三大黨,有300萬黨員,並且聲稱另有1700萬擁護者。
在詳細的採訪中,前美國高級外交官和中央情報局官員描述了他們是怎樣幫助印尼軍隊領導人蘇哈托將軍——現在的印尼總統——襲擊印尼共產黨的,這場襲擊使成千上萬的人死亡。前美國駐印尼大使館官員、現任國務院顧問的羅伯特·馬騰斯說:「美國提供名單對印尼軍隊真正是一次很大的幫助。他們可能殺了許多人,我的雙手可能也沾有許多人的鮮血。」
1965年曾在美國國務院擔任印尼問題專家的霍華德·費德施皮爾說:「只要他們是共產黨人,沒有任何人關心他們正在遭到屠殺。沒有任何人對此感到非常激動和憤怒。」
從已經銷密的1965年10月初大使館的電報和國務院的報告中可以看到,美國官員在提交名單前就知道蘇哈托已經開始搜捕印尼共產黨的幹部並且正在成立行刑隊來屠殺被俘的印尼共產黨員。
馬騰斯說,提供的名單中有印尼共產黨領導班子成員的詳細情況,有省委、市委和地方委員會的成員,還有諸如工會、婦女組織和青年組織等「群眾組織」的領導人。
1959年12月10日,印尼蘇班迪奧外長覆函給中國外交部長陳毅,並定13日在印尼和北平同時發表,此覆函詳細內容如下:
陳毅外長閣下:
記得在不久以前,我們一行曾往貴國訪問,在逗留貴國期間,曾拜會閣下,及先後晉謁周恩來總理及毛澤東主席,並分別舉行會談,綜合上次的訪問,不但促進貴國與印尼的友誼,並且更加強連繫兩國的友誼,尤其兩國對國際局勢的了解都得到一致的結果,目前我們還準備與貴國在友誼關係上建立一種堅強的聯繫,還有希望以萬隆會議精神之原則,來解決有關貴國僑民問題。印尼與中共目前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希望兩國當局能夠對這些問題,取得同樣的重視。這些問題如下:
(甲)兩國當局對目前的各種問題,能夠得到相同的見解及重視。
(乙)兩國必須以真誠的態度,不要存有錯誤的成見來解決目前的問題。老實說,在北平方面所發表的言論,貴國對有關華僑的問題、觀點上與印尼政府對中共的態度所給予的價值完全相反,印尼政府目前擬允諾數百萬華僑在印尼尋找生活的問題,但是最近所發生的事件,印尼政府不得不採取步驟,因為華僑對印尼革命時期的態度有點不應該,甚至於到目前為止,華僑對印尼政府所面臨的問題,不採取合作的態度,不過雖然如此,中共政府還是認為華僑在印尼獨立運動時期有很大的貢獻。為了更清楚起見,茲重要之點有下列二十一條:
......
(十二)中共大使館在巡視各地區時,曾用書面或演講方式來煽動華僑反抗印尼政府。
(十三)中共大使館及華僑的這種態度,而沒有引起流血案件,可見得印尼人民是富於容忍而有高尚的文明。印尼政府還繼續保持印尼中共兩國間的友誼。
(十四)至於印尼對華僑的態度,是一種排華的態度,我們不可否認,遠在荷蘭殖民地政府,與日本南侵時期已有了這種態度,不過是很少數;但是在印尼獨立後,華僑對印尼政府的態度是應該指責的。因為記得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華僑都很熱烈的歡迎荷蘭帝國主義繼續來統治印尼,並組織所謂的「保安隊」做荷蘭的工具,來阻止印尼的獨立運動。還有其他事情,不勝枚舉,所以才有今日的排華現象。
(十五)雖然如此,印尼政府與人民是不咎既往,還擬與中共政府建立友好的關係,來增強印尼民族的建設。
(十六)印尼民族曾邀請華僑參加「指導經濟」之行列,但得不到華僑之合作。不但如此,華僑還利用經濟手段,如私銷、囤積、投機等來左右印尼之經濟。又如印尼黃金百分之百都在華僑手裡,這些黃金,在平時的市場中,動搖不定,使得印尼幣值在國外遭受影響,損失重大。這是表現華僑的資本主義、獨占主義,使他們自己成為百萬富翁,卻危及印尼政府及人民的安全。
……
最後印尼政府致覆函拒絕中共政府無理的要求,而且印尼政府以頑強的態度抗議中共大使館人員干涉印尼內政。
印尼外長 蘇班迪奧
台灣學者丘正歐先生著有《蘇加諾時代印尼排華史實》一書,其中列舉了印尼排華的部分措施與事實:
……
一、出入境限制
一九五八年二月印尼革命軍反抗蘇加諾政府,爆發內戰以後,印尼當局復一再頒布法令,對於所謂「無國籍」外人(實即指用戶中華民國的國民),更嚴加排斥。一九五八年八月六日印尼當局宣布,對赴台灣升學僑生,不發返回印尼簽證。同年九月十八日,印尼移民廳宣布:停止發給與印尼無邦交之華僑離境護照,其已自動離境者,不准返回印尼。同年九月十九日,雅加達衛戍司令部又宣布:對無國籍者護照或其他旅行證件者,暫時停發出境及入境許可證;但其打算永遠離開印尼者,將不拒發出境許可證。此外,已在印尼居留,執有居留證之所謂「無國籍」外僑,如其居留證已屆滿期,不准另換居留證,而勒令出境。此皆最近蘇加諾政府在出入境方面,嚴厲排斥反共華僑之各種措施。
二、國籍的限制
一九五七年六月四日,印尼頒布有關成為印尼籍民的條例,其中重要者如下:
(一)任何持有官方機關證件,足以證明其本人為印尼籍民之人士,必須向當地法院要求判定其為印尼籍或外僑。(二)一位同時備有外國護照之印尼籍民,將不被承認為印尼籍民。這也是對於華僑具備雙重國籍,或已獲得印尼籍民華僑之一種限制。
三、特徵重稅
印尼政府於一九五七年七月九日,公布「徵收外僑稅條例」,對於所有旅居印尼的外僑(絕大多數為華僑),特別加征重稅。
四、收回華僑土地
一九五八年二月十六日,印尼東南島省(努山登加拉)土地主任達爾梭諾對青光報記者宣稱:峇厘島,特別是在布布安、峇杜里弟和津達瑪尼等地鄉村中,有甚多土地為非印尼籍之華僑所擁有,該等土地是其逝世之峇厘母親之遺產,或土王賜給其有功勞之祖先者。全峇厘島上述土地,闊約一萬公頃,大部分是咖啡園。華僑使用該等土地,有如「霸占」,故當局有採取步驟之必要,因為外僑只應依法律規定而利用土地。
五、限制使用外僑
印尼勞工部制定一項「雇用外僑條例」,由蘇加諾於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簽署。該項條例規定:如無勞工部長的准字,所有僱主(包括一切公司企業及法團)不得雇用外國人員為職工,在本條例實施前已經雇用之外僑,只准繼續雇用六個月。如有違反該項條例者,將被處以三個月、六個月徒刑,或一萬盾、二萬盾罰金。由於這一條例的施行,許多華僑又被排斥,失掉工作,或減少獲得工作的機會了。
六、加緊監督華僑
印尼司法部長馬英公於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八日宣稱:在面對著任何集團的外僑問題中,司法部已劃定一個明確的界限,凡的確犯有損害印尼國家利益之罪行者,儘可能將其立即驅逐出境。「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馬氏前所列舉的許多罪名,都可以隨時加諸華僑的身上。
七、限制旅行居住
為著進一步管制華僑,印尼中央戰時執權人以「由於目前治安情況之關係」為理由,認為「有必要加強執行對居留印尼之外僑的監督工作」,乃依據一九三七年荷蘭殖民時代對外僑「旅行和居住監督法」,「特加以補充,使之更加完備」,決定製訂一項「關於監督外僑居住和旅行條例」。
八、強迫搬離鄉村事件
由於上述決定書的執行,印尼各地軍事當局,乃派出軍警,強迫原居各小鄉鎮華僑實行搬遷,遂使許多華僑流離失所,傾家蕩產;甚至在西瓜哇芝巴德、朱鹿等地,印尼軍警不顧一切,使用武力,對於當地華僑實行迫遷,且對被迫搬遷的華僑,施以種種橫暴手段,演成流血事件。
九、摧殘文化教育
蘇加諾總統且於一九五九年十廿八日,在泗水「青年宣誓」日紀念大會上發出如下的口號:「消減一切外來的瘋狂文化,恢復我們自己民族的固有品格吧!」
(甲)取締中文書刊
(乙)取消僑生童軍
(丙)禁止中文報刊
(丁)禁用中文招牌
(戊)摧毀華僑教育
十、經濟的排華措施
在「民族化」與「印尼國家治安利益」的口號與計劃之下,無論印尼政府於民間,都一致分向原在印尼占有優越經濟地位的荷人與華僑,或以法令,或以暴力,儘量打擊荷人與華僑的經濟活動,採取了許多排荷排華的嚴厲經濟措施。
大家看看這個記錄片就了解了!
《殺戮演繹》是由約書亞·奧本海默執導的一部紀錄片,於2012年11月8日在丹麥上映。該片通過劊子手的角度記錄了1965年發生在印度尼西亞的一場政治大屠殺。
劇情簡介
1965年,印尼政府被軍政府推翻,那些反對軍事獨裁的人都被認定為「共產黨人」,並遭遇了血腥屠殺,一年之內,就有超過100萬「共產黨人」喪命,其中就包括農民還有一些當地的華人。本片的主角Anwar Congo和他的朋友們就參與了當年的屠殺活動,他如今是印尼最大的準軍事組織Pemuda Pancasila的元老人物。Anwar和他的朋友接受導演的邀請,在鏡頭前重新演繹當年他們是如何處死那些「共產黨人」的,他們通過拍攝電影的方式,重現了當年的場景,再次拿起了那些沾滿鮮血用來勒死人的鐵絲[1]。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1965年,印尼發生「930政變」,它引發的針對印尼共產黨的屠殺使50萬-100萬人死於非命。這場政治大屠殺在印尼人的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霾,然而由於年代久遠、事件起因紛繁複雜、加之中印兩國政府對此事一貫的「冷處理」態度,這一事件並不為大多數人熟知。2001年,紀錄片導演約書亞·奧本海默前往印尼拍攝一部關於印尼血汗工廠的紀錄片《全球化的磁帶》,在無意間聽工人們聊起了1965年的屠殺。令奧本海默感到吃驚的是,所有的受害人家屬在談及此事時都小心翼翼吞吞吐吐,而當年的劊子手們卻爭相在他這個西方人面前炫耀自己當年的「功績」。奧本海默完全被「嚇」到了,開始為屠殺題材收集資料,他認為自己有種使命感去完成它。他開始大量採訪印尼的村民、官員和軍人,同時也在思考著如何在這個龐大題材中選擇最恰當的切入角度[2][3]。
殺戮演繹
角色原型
該片的主角安瓦爾·岡戈,是印尼最大的準軍事組織「五戒青年團」(PemudaPancasila)的元老人物。「五戒青年團」是1965年的一個民間組織,它在屠殺開始後組織了敢死隊,這一組織在80年代發展為民兵組織,初始活動區域在蘇門答臘島北部,安瓦爾本人是當時屠殺時「五戒青年團」的領導人,他和他的朋友們就參與了當年的屠殺活動,僅他自己就親手殺死了超過1000人[4]。
片名含義
影片的英文名為"the Act of Killing",這個名字有著三重含義:「Act既代表行為,也代表表演——劊子手們在表演他們當年的殺戮行為;與此同時,它還有滅絕、清洗的意思,在屠殺開始後,印尼的大量文獻電影都被當做共黨宣傳品而毀於一旦,所以,這還是一場對文化、思想、社會的全面清洗。[2]」
拍攝過程
安瓦爾邀請來了當年的同夥,行刑隊長赫曼·科托參與拍攝,按照導演的「設計」進行情景再現。他們最初以為導演要拍攝一部為他們當年的「事跡」樹碑立傳的電影作品,幻想自己真的在拍攝電影,甚至揚名天下。因此,他們面對鏡頭吹噓自己當年的殺人行為時,絲毫不覺得愧疚,反而津津樂道。赫曼.科托甚至主動找來群眾演員,配合他們進行場景再現[4]。
奧本海默在拍攝期遭受過「五戒青年團」的阻撓,更多的受害者家屬在面對鏡頭時噤若寒蟬;而願意出演的「五戒青年團」成員,也不時流露出地痞流氓的本性,影片中低俗的舉止不斷出現,這些都被鏡頭記錄下來。導演一方面意識到了這個幫派組織在當地強大的影響力,一方面他也將這些受害人的調查與緘默收集起來,成為了他另一部紀錄片《沉默之像》的題材[4]。
最讓我生氣的地方在於,幾十萬人居然這麼不團結,一命抵一命我也要拉著他們這般畜生陪葬,到了閻王爺那,看見我也得哆嗦!這也讓我想起了南京大屠殺。。。抗日戰爭的時候,印尼華僑捐款最多,新中國的建立也有他們的一份功勞。安息吧。。。印尼海嘯就是老天也看不下去了,出手收拾這般爛雜。。。
印尼華人反共居多,大使館接到消息去拉人還有不少人不信,國民黨當時還拉了後腿說土鱉造謠。結果信土鱉的上了船,當時也撤不出那麼多人,再加上反共情緒和不信任……後來土鱉搞清算背地裡搞了不少小動作。
那是美國在背後搞的。日本在二戰時期也有激起各民族間的對立。日美的排華思想已經很深入東南亞。中國應該在這件事情中有更大的影響力。華裔在馬來西亞也長期被歧視。中國人也必定會遭受到歧視,沒有公平的機會。除了種族歧視,還有宗教信仰歧視。這些事情是他們不會公開承認的。從政策上對華文中小學校的不公平,那就是證據。
中國人出去就是一群綿羊,你媽的天天只曉得賺錢,沒有想到把握政權,被豬狗一樣的低智商的人慘掠姦殺都不醒悟,還要殺你們多少次啊?就不曉得聯合團結一致,武裝自己,把仇恨一定要雪恨才是自己的尊嚴,活的沒有尊嚴的垃圾,人不人鬼不鬼的,看了就氣憤填盈!中國人一定要在國外想盡一切辦法統治其它任何民族才是出路,學學以斯列的猶太人吧!沒事多看看二戰德國的集中營,你們曾經被屠殺就是和他們一樣的經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7793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