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678~747),即李北海,也稱李括州,唐代書法家。唐朝宗室。李鳳之孫。李善之子。字泰和,漢族,鄂州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人。其父李善,為《文選》(梁蕭統編選)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後召為左拾遺,曾任戶部員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職,人稱「李北海」。李邕為行書碑法大家,書法風格奇偉倜儻,李後主說:「李邕得右將軍之氣而失於體格。」
日本遣唐使學習
唐朝人牛肅在其所著的筆記《紀聞》中,為我們披露了一件跟日本遣唐使團有關的秘聞。
李邕畫像
海州為唐朝最大港口城市之一,很多外國使團都選擇在這裡登陸。一次,登陸的是日本使團,成員達五百人之多。這批日本使團來唐,乘坐著十四大船,裡面裝了無數珍奇寶物,可謂價值連城。
李邕書法
這一天,經過相關的程序後,李邕將日本使團成員全部安排到館驛,好生招待,但禁止他們隨意
出人。當晚、李邕派人將船上的珍寶全部運下來、隨後將那十條大船搞沉。第二天,李邕派人到館
驛,稱。昨晚突有大海潮,日本船隻盡皆失蹤,不知漂到哪了。。被關在館驛的日本遣唐使f門面面相
覷不知道發乾了什麼園不知如何是好。
遣唐使路線圖
李邕給長安方面寫了一封充滿謊言的奏章,向皇帝報告:來了一批日本使者,但他們的船都毀於海潮,如何處理呢?接到李邕的奏章後,朝廷的回覆是命令李邕為他們建造十艘大船,派善習水
性者五百人,護送日本使者回國。隨後,李邕搞到十艘大船,又集合了五百名大唐水手,出發前,水手們向李邕辭行,後者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日本國,海路遙遠,風浪甚急,你們此去,如何能平安回還我大唐?所以,我特批你們此行,可見機行事,做事時可自行決斷!」日本使團歷盡海上顛簸,來到大唐,卻是如此倒霉皇帝沒見到,船也沒了,所載珍寶更是消失了蹤影,而現在又被打發回國。日本使團的成員嘀嘀咕咕地上了船。啟程後,船隊在海上走了幾天。某天晚上,我們猜想中的事件發生了五百名大唐水手,趁那五百名日本使者沒有防備,全部將
其撲殺。隨後,將他們的屍體沉人海中,然後掉轉船頭,回了海州。
當然,李邕還會繼續玩弄自己的老把戲——上報朝廷,表示日本送使者的船隊,在大海中遭遇到了風暴,整個船隊全部葬身大海之中。而皇帝竟然也聽信了李邕的說法,對此也沒有進行深究——畢竟人都已經葬身大海,無法查證(當時的條件,還不可能去到茫茫大海之中前去查看)。
白江村戰役
雖然日本國方面的反映史料沒有記載但是就算我們自己猜想也能猜想出來。當時的日本國還是很弱小,比較落後的階段。當時剛剛從部民社會向封建集權國家過度。日本在663年,與大唐爆發了一場戰爭,就是白江村戰役。結果日本戰敗,此時,日本發現了自已與大唐的巨大差距。原來自己跟世界大國相比,各方面都差的太遠了。自此文化、制度基本上是全面仿唐,向唐朝學習。所以只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打落門牙往肚裡咽了。
弱國無人敬,曷談有外交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7684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