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代舉辦小腳超女選美大賽

好文| 2016-12-12| 檢舉

選美活動自先秦時期以來,歷朝歷代無不多次舉行,而在宮廷竟然形成制度。而歷朝歷代選美的標準也不盡相同,因而出現「環肥燕瘦」的不同時代的絕美佳人。

漢代時欣賞風姿綽約的瘦美人,而到了唐朝,則推重豐腴肥碩的胖美人。當唐玄宗李隆基將胖美人楊玉環納入後宮封為貴妃,深受寵愛以後,纖柔之美即被淘汰出局,而豐腴之美便成為女性美的審美主流。宋代以後,在士大夫階層中逐漸形成了以病愁瘦削、纖細孱弱,慵懶嬌羞為美之傾向。

隨著女子纏足的出現和普及,弱不禁風的小腳女人成為明、清時代女性的典範。雖然明清時代選美活動仍以端莊秀麗、身材適中、肥瘦合度、肌膚白嫩等要求為主,但小腳之美已經成為女性美的必備條件。

因此,在明清兩朝大腳女人常被人作為笑柄。

明朝開國不久,有一年上元節張燈結彩。洪武皇帝朱元璋微服出行,來到南京聚寶門外,見一家掛的燈籠上畫著一大腳女人,抱著西瓜而坐。觀燈人群圍著這盞燈欣喜異常。朱元璋認為這幅燈謎謎底是「淮西婦人好大腳」,掛出這個燈籠無疑是嘲笑馬皇后腳大。

這馬皇后就是朱元璋的結髮妻子馬秀英,因出身貧寒,自幼天足,人稱大腳馬皇后。於是,朱元璋勃然大怒,便將這家人滿門抄斬,竟然殺死了三百餘人。可見,朱元璋十分忌諱人家嘲笑大腳女人。

當時女子纏足,經過數百年的流行和演變,「金蓮要小」已經明清兩朝女性形體美的首要條件,可以說是美女選拔的第一標準。符合瘦、小、尖、彎、香、軟、正這七字便是最美的小腳。因此,在宮廷選美選秀的同時,各地民間也出現了一種畸形的賽小腳的選美活動。當時有著「小腳甲天下」之稱的山西大同,其賽腳選美會更是聞名於世。

大同的賽腳選美會多在廟會上舉行,而以陰曆六月初和八月中秋節最為盛大。每逢賽腳會都請戲班唱戲,女子們穿上盛裝,把雙腳精心修飾,配上繡鞋、羅襪,結夥搭伴到廟會上逛廟,邊看戲邊互相品評小腳和繡鞋。

青年男子成群結隊,圍觀女子小腳品評比較,挑選優勝者。然後再將初選集中起來,進行複選最後公決,第一名稱為王,也稱小腳天王;第二名稱為霸,也稱小腳天霸;第三名稱為後,也稱小腳天后。

評比完畢,天王、天霸、天后三位小腳女子坐在椅子上,讓遊人觀看她們的小腳。比一比那個女子的小腳,不能揭開簾看婦女的頭臉,違者遭到辱罵,甚至挨打。

被選中的小腳女子,不僅她本人覺得光彩,就連她的父兄、丈夫也感到榮幸。然而,那些舉辦小腳超女選美大賽的男人們,怎麼會清楚這些小腳超女背後的辛酸和苦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7101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