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揚言要砸爛所有文物的日本人在中國復活了

他說:古寺廟、古美術是「無用的長物」,「過一萬年什麼東西都會朽爛」,搞調查「不過是少年人沒事找事」。保存古蹟要花錢,「一文錢也應吝惜」,「當下由國家之公觀之,古物之類斷不可置於眼中」。

福澤諭

上面這些聽起來很耳熟的話出自九鬼隆一的老師福澤諭,作為啟蒙日本「脫亞入歐」的思想家,他是不折不扣的「反文保派」。

但日本最終沒有按他的想法發展。對日本近代文明啟蒙期起重要作用的岡倉天心,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很好的詮釋了「脫亞入歐並不能讓日本變文明」: 「當日本沉溺於和平安穩的技藝時,西洋人把他看作野蠻國家,但單日本開始在滿洲戰場大肆殺戮後,西方將它喚作文明國家了。」

福澤諭的極端「反文保」與當時的日本國情有莫大聯繫,而當代,部分中國人扛起「反文保」大旗則很讓人費解。

他們把故宮修壞了:

北青報關於《 單霽翔叫停故宮修繕背後的無奈 》的報道: 【故宮修繕被叫停背後:採購選材用便宜貨】故宮「百年大修」計劃持續到2020年,而2014年至2015年間,這一修繕工程卻被中止了一年多。據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原委:一是中標的單位沒有隊伍,中標之後才開始找包工頭,包工頭找廉價民工,民工沒有傳統技藝;二是政府採購所有的材料都要貨比三家,卻是比哪家最便宜而不是最優質;三是由於老工匠沒有幹部身份,退休後不能返聘,而他們培養的年輕人大都是周邊地區的,沒有北京戶口進不來,北京本地的年輕人又不願意學;四是執行不科學。單霽翔說,「如果用這種方法修,修一棟會壞一棟。我們沒法負這個歷史責任。

故宮尚且如此,全國各地的古建修復就更不必說了。官員委託親屬辦小公司,小公司掛靠有修復資質的公司攬「工程」。至於修的咋樣他們是不在意的,畢竟缺乏監督。把長城用水泥刷平後還能狡辯成「你們不懂這是修復」的地方官員很清楚,只要拉一群五毛和媒體在身邊就能通過「文物修」富。

他們覺得文物修繕不應當變成一件很「麻煩」的事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堂修復的時候,整座金堂被解體成一根根木材,每根古木材有自己的標號,專家在對木材進行分析後,將他們分為「可用」「修復後可用」「不可用」三類。只在古木朽爛腐敗之處,用新木材填補。

徽州的金紫祠在百度百科中儘是溢美之詞

百度百科中的金紫祠

2010年1月13日拍攝未修繕的金紫祠貴磚雕漏窗

修復的時候這些雕漏窗被人踩碎

請點擊此處維修前完好的木構建輸入圖片描述

修復時這些木構件的待遇

未修復前

修復時

修復後

這是我發布「金紫祠遭遇維修性破壞」微博後,網友的留言

網友留言

不僅是「網友」發聲,一些主流媒體也紛紛發出「修復嚴格執行維修方案」,「施工至今沒買一塊磚頭」;留住徽文化的符號,「還原舊貌不添新的建築」;共同參與文物保護,「讓徽文化世代傳承下去」的呼聲。

他們覺得「要想富先修路」是唯一真理

與奈良唐招提寺金堂修復相同,一些奇怪的國家在修復老石板道時,居然每塊石板也都有標號。然而徽州

未修復

修復

老石板敲碎仍在一旁

這條微博同樣是被打壓,評論區湧入大量「我就是XX人,我們這裡根本沒有換」「你憑什麼要求我們用老石板,我們也要好的生活環境」。

換這些石板道和改善你的生活環境有什麼關係嗎?老石板道當年鋪的時候就已留有縫隙便於排水。

中國能夠參與古建修復的匠人只會越來越少

北青報提及的是「老工匠沒有幹部身份,退休後不能返聘「」。這句話表達的很委婉,今年可以說是「匠人年」,「匠人」這個詞已經從街頭爛到街尾了。在一篇篇雞湯文,小清新的幫助下,部分人順利的將「一個人,一輩子,一件事,做到極致」與匠人畫上等號。這套理論在日本很適宜,但以中國現在的狀況,80年代由國家扶持的最後一批傳承手藝人已老去,這幾年沒能留下的就不可能再留下了。面對這樣的現實,媒體不將關注點放在這些老匠人身上,反而通過捧「煮飯仙人」、發掘中國的「仙人模式」博眼球。 「一個人,一輩子,一件事,做到極致」值得尊重,但即將失傳的手藝、無後的匠人是「N代人,N輩子,一件事,做到極致」不是一個人,一輩子就能做到的。等保下了他們,無論是找「煮飯仙人」還是找「醬菜仙女」「麻醬仙子」「豆奶仙童」都隨意 。

文物修復過程中,需要他們的環節因為「身份」不能聘請他們。一把年紀,不懂營銷、不懂如何申請國家扶持,只能在家做做小物件。沒有良好穩定的經濟收入=不會有年輕人願意傳承手藝。

部分人衡量國外手工藝品的價值時以「手工難度」做標尺,衡量國內手工藝品的價值時以「機械也能代替」做標尺。未被發掘的真匠人,花費半年甚至於更久時間做出的作品還比不上普通人半年的工資。

保護、傳承、創新是有順序的。連「保護、傳承」都做不到,談創新??

他們堅信修復文物毫無意義,但他們卻嚮往去日本

日本《文化遺產保護法》第二條第一款的規定,傳統建築群和文化景觀都屬於文化遺產。為了保證將奈良市、京都市等古都以及鎌倉市等市町村的歷史性景觀留傳給下一代,以便增強他們對國土的熱愛,更好的發展本國文化。日本還專程制定了《古都歷史性風土保存特別措施法》。

這項實施法中對於「歷史性風土保存地區」有這樣的規定:新建建築物、改建或增建、建造宅基地、開墾土地、採伐樹木、採集土石都需要向府縣知事或者市長提出申請。歷史性風土保存地區中的核心地區被劃為「歷史性風土特別保存地區」,建築物改變顏色、打室外廣告等,都要提交申請。然而

百度百科中的大理坑

大理坑

2014年大理坑

日本各地的地方政府都有各種保護歷史性景觀的特別條例。這些條例主要是為了避免文化景觀的過度商業化。然而

(這裡沒有圖,案例太多)

更為不幸的是,中國已有了我剛剛所說的這些條例(或相同,或雷同)

他們將古村保護視作提高村民物質生活的障礙

古村保護規劃不缺好的設計師,缺的是好「中介」。比起敲石板,因不可描述的原因修壞古建,地方政府將優厚的政策、資金落實到古村「下水道」「垃圾處理」上更有意義。扭轉村民對於「改造老宅要花很多錢」的錯誤想法,充當「中介」為有改造意願的村民推薦好的設計團隊。

老宅中的精雕細刻

圖片選自《徽州:撿拾歷史的碎片》

大眾應當配合政府、關注文保

當我們去奈良感受些許唐風的時候,可否考慮關注一下徽州?我知道這很難,但最難的並不是沒人致力於保護,而是保護工作很難得到大眾支持。習主席上台後,極為重視傳統文化保護工作。只要有萬分之一的中國人能稍微夠關注一下徽州保護,徽州就能成為感受「古中國風」的最佳地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701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