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和學者往往喜歡拿印度和中國作比較,認為同樣是發展速度最快、最有潛力的新興大國,印度比中國的發展前景更好。他們為什麼這麼認為呢?因為印度實行的是西方式的制度,因此更有前途。這種無視幾乎所有的具體歷史條件與現實狀況,僅僅以「制度」為萬能靈藥的觀點,到底有多不靠譜,就不用多說了。那麼,印度能不能超過中國呢?我們可以從它的歷史來看一看。
孔雀王朝時期東亞地圖
歷史上「印度」其實並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國家,只不過是整個南亞次大陸地區的一個寬泛的統稱而已。因為幾千年的歷史中,這個廣闊的地域,其實從來沒有實質上被統一過,僅有的幾次接近統一的時期,也不過是曇花一現,況且,征服者對領土的管理程度也相當低下。作為一個整體,古代印度地區雖然也出現過幾個比較強大的政權,但從來沒有出現過一個地區大國,即對周邊產生威懾和影響的政權。印度從來沒有對外擴張過,從來都是被從西北部來的外來統治者所征服,從而建立一個像樣點的國家。
德里蘇丹國
早在四千多年前,印度地區就出現過古文明。但真正對後世產生影響的「印度文明」,卻是公元前1500年左右從西北部進來的征服者雅利安人所創造的,包括婆羅門教、種姓制度等。此後,印度先後被波斯大流士一世和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征服過,壓力山大退出後,旃陀羅笈多建立起孔雀王朝。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征服了印度大多數地區,但並沒有實現有效管理。秦始皇建立起穩固的郡縣制,之後是漢朝的四百年大一統。而就算阿育王時期,對征服地區也沒能施行有效管理,在阿育王去世後,帝國很快土崩瓦解。
泰姬陵
孔雀王朝之後,印度先後被大夏人、塞人、安息人入侵,入侵的大月氏人建立了貴霜王朝。其後又被嚈噠人入侵。8世紀,大食(阿拉伯帝國)占領了印度西北部。12世紀,突厥人侵入印度,廓爾王朝的印度總督於1206年建立德里蘇丹國,成為北印度地區的統治者。1526年,中亞、西亞的蒙古族強大帝國帖木兒帝國滅亡後,王室後裔巴布爾率部攻入印度,建立起莫臥兒王朝。莫臥兒王朝鼎盛時期名義上統一了整個印度地區,但很多地區其實仍處於事實上的獨立狀態,國家的管理程度太低,嚴格意義上說不能算統一。莫臥兒後期,英國殖民者占領了印度。回顧印度的幾千年歷史,發現不僅沒有強大過,甚至就是一部不斷的被占領史,幾乎所有的王朝都是入侵者建立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