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是最早研究核彈的國家之一,但是由於戰略物資和各種設備跟不上,所以製造原子彈的計劃泡湯,而這時候的美國捷足先登,並且向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投放了原子彈,那麼這個遭受原子彈轟炸的國家,有沒有研究過核武器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日本人二戰時期的原子彈計劃。
1941年春,日美關係急劇惡化,戰爭陰雲密布,日本人正式開始原子彈的研究,在當時的日本,有兩個研究原子彈的機構:受日軍陸軍航空本部部長安田武雄委託的理化學研究所,也就是日本人所謂的「二號研究」;還有一個是日本海軍艦政部委託京都帝國大學研究小組,這就是所謂的「F研究」。日本為了研究原子彈,可為不惜血本,東京帝國大學,大阪帝國大學、東北帝國大學等等物理學者全部參與了原子彈的研究。
日本人這種狂熱的軍國主義思想,不僅僅在學界蔓延,1944年,已經辭去首相職務的東條英機,還命令當時陸軍兵器行政部部長菅晴次,讓他籌集十公斤鈾,目的就是用來轟炸美國塞班島的空軍基地。當時日本海軍也非常積極,他們跑到黑市上買鈾,不過只買到了一百多公斤。
東條英機
日本人在狂熱的研製核武器的同時,德國也在助紂為虐,德國在戰敗之前,派遣潛艇U-234號裝著近600公斤的鈾開向日本,為日本人研製核武器所使用,但幸運的是,船沒有開到日本,德國人就投降了,德國的潛艇長官決定放棄這次旅程,向同盟國投降,押解潛艇的日本軍官自殺,最後這些鈾落在了美國人手裡。
說到日本人研究核武器,不得不說一個人,他就是荒勝文策,他就是京都帝國大學研究小組的核心人物。這位荒勝文策還真是「盡職盡責」,當原子彈轟炸了廣島、長崎之後,他還組織科考隊伍到這裡考察,目的就是為了製造原子彈,當原子彈炸了廣島後,這位荒勝文策也異常的興奮,他還非常積極的讓自己的助手在京都附近的山上設立觀測站,等待美國第三個原子彈爆炸。
荒勝文策
隨著戰爭接近尾聲,再加上日本的科研環境逐步惡化,原子彈研製計劃慢慢就泡湯了,日本的「二號研究」理化學研究所已經在空襲中被炸毀,雖然荒勝文策帶領的京都帝國大學研究小組還在運轉,不過到二戰結束的時候,該實驗室的設備也被美國人搗毀了,遺憾的是,美國人並沒有把日本人所有研製原子彈的資料收集出來,部分資料被荒勝文策親近們藏了起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