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十一年(1861年)九月,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大軍兵進浙江,破紹興、諸暨。來王陸順德在紹興主政,派遣軍隊防守諸暨縣城,並出榜安民,設立鄉官,徵收貢賦。就在太平軍大兵壓境之時,位於浙江諸暨的包村起事,在村民包立身帶領下抵抗太平天國,進行了一場歷時九個月、死傷十餘萬人的悲烈戰事。
(包立身)
包村地處縣城東北七十里,楓溪帶其前,白塔湖環於後,包姓在此聚族而居。包立身世居包村,自稱受仙得道,常焚香默坐,預言吉凶,被鄉民稱為「包神仙」。太平軍兵臨浙江之前,包村父老鄉親相約,一致推舉包立身抵抗太平軍。包立身於是發義倉,招募四方猛士,建有一支逾萬人的軍隊。然後分設東、安、忠、義四營駐紮包村外圍,壘土為外城、編籬為內城,傳檄各鄉,鄰近州縣鄉紳豪富及普通民眾,先後湧入包村數萬人。
太平軍曾試圖招降包立身,但前來包村的說客均被斬首示眾。太平軍大怒,對包村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從1861年11月開始,太平軍先後派出數萬將士攻打包村,均被包立身擊敗,忠王李秀成之子、旅帥唐偉堂等均命喪其手。來王陸順德發誓說,「寧棄天京,必破包村」,檄告浙東、西諸軍,會五王十六主將,合兵十萬圍攻包村。
(包村地圖)
在如此凌厲的攻勢之下,1862年四月,包村外圍各營紛紛陷落。六月初,太平軍截臘嶺,控制了包村的東道;截蛟嶺,控制了包村的北道,從而斷絕了包村之糧道。自五月起至七月滴雨未下,以致村民「析糠為糜,抔血而飲」。太平軍又切斷包村唯一水源,包村鄉民渴死、餓死者不計其數。七月初一日清晨,太平軍挖地道進入包村。
包村人逐屋抵禦,盡皆戰死。包村戰役太平軍戰死數萬,雙方共死傷十萬餘人。戰後包村人掩埋村民屍骨為五大墳,包村人稱「大墳頭」。掩屍時,未見包立身屍骨。一說是包立身已陣亡;另一說是在異地削髮為僧。包村有一株幾百年老樟樹,幾年前枯亡,村民準備將之砍伐清理,竟無從下斧下鋸,因為樹內儘是箭鏃、彈片。足可見當年包村戰事之慘烈。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6812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