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二戰中有所謂的三巨頭,羅斯福,邱吉爾和史達林。那麼,這三個人中最橫的人是誰呢?
不是羅斯福,不是邱吉爾,而是史達林。
這幾次會議的發起人是羅斯福。當時的羅斯福,以世界領袖自居,他甚至設計好了主導未來世界的四大強國,那就是中美英蘇。怎麼實現這一構想呢?當然要開會討論了。羅斯福打算召集四國領導人開會,對此,史達林很有異議。
(德黑蘭會議三巨頭,那時的羅斯福多精神)
為什麼呢?因為當時代表中國政府的是國民黨匪首蔣介石。史達林是國際共產主義的老大,他當然不願意跟蔣介石坐在一起開會聊天。所以,一開始史達林就兜頭給羅斯福澆了一盆冷水。
怎麼辦呢?很簡單。羅斯福就把會議分成兩個階段,首先由中美英三國召開開羅會議,然後再由美蘇英三國舉行德黑蘭會議。所以,從一開始,史達林就掌握了主動權。
(這是典型的貌合神離,皮笑肉不笑嗎)
1943年的冬天,美蘇英三國巨頭在德黑蘭集會。這個地方的選定當然是史達林的意思,因為蘇聯的電話線最遠只能架到伊朗的首都德黑蘭。史達林要指揮國內緊張的戰鬥,出不了遠門。羅斯福和邱吉爾只好遷就史達林。
在德黑蘭會議上,討論最激烈的是開闢對德作戰第二戰線登陸地點的選定問題。邱吉爾主張從地中海登陸,攻擊德國的腹部。其實,邱吉爾是有私心的,那就是將大英帝國勢力趁勢擴張到中東地區。
(邱吉爾受盡了史達林的窩囊氣,沒辦法,實力決定一切)
史達林不同意,他堅持英美聯軍穿越英吉利海峽從法國登陸,從西往東打,蘇聯紅軍則從東往西夾擊。當然了,史達林也是有私心的。他這樣的用意是,凡是蘇聯紅軍經過的地方,將來肯定都是蘇聯的勢力範圍。蘇聯可以乘勢擴張到西歐。後來的歷史確實如他所想。
邱吉爾和史達林爭執不下,羅斯福只好出面當和事佬。他會擁護誰呢?論私交,他更傾向於邱吉爾。可是,英國不爭氣啊!邱吉爾都到處求人幫忙。從利益上來說,他更需要史達林,是強大的蘇聯紅軍擋住了德國納粹的進攻。因此,他最需要討好的最不能得罪的人,是史達林。
(最終抵擋住小鬍子希特勒的是史達林這個大鬍子)
理智戰勝情感,羅斯福選擇支持史達林,從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這就是後來著名的諾曼第登陸。
雅爾達會議上,羅斯福本來是力挺中國的,可是他急於讓蘇聯紅軍儘快向日本關東軍發動進攻,以減輕美國在太平洋戰線的壓力。對此,史達林不願意呀。史達林說,沒有理由呀,直到現在日本都沒有進攻蘇聯,我怎麼好去打人家呢?你讓我如何說服蘇聯的人民?總得給我一點沉甸甸的東西吧。
(強大的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進攻日本關東軍)
這個沉甸甸的東西就是,維護外蒙現狀,庫頁島南部及鄰近島嶼交還蘇聯等。羅斯福只好向史達林妥協,用這些東西討好史達林。讓史達林大大地撈一筆。
其實,雅爾達會議上,史達林占的便宜還不止這些。雅爾達在哪呢?克里米亞半島上,這裡是蘇聯的領土。在這裡開會,史達林是不需要怎麼跑路的,邱吉爾可能要跑一些路程,最慘的是羅斯福。當時的羅斯福總統已經病入膏肓,氣息奄奄了。
(雅爾達會議上的羅斯福已經病入膏肓)
回顧一下開羅會議和德黑蘭會議上的羅斯福,那時候多有精氣神啊!再對比一下雅爾達會議上的羅斯福,眼神中充滿著疲憊,滿臉的病容,他是吃著藥來雅爾達開會的。從美國華盛頓到雅爾達,需要走多長的路程啊!羅斯福一路顛簸,坐飛機,乘軍艦,風塵僕僕,千里迢迢,才趕到雅爾達。
讓這樣一個本來身體就有殘疾的病人,受這份罪,那不是在毀他嗎?事實上,這就是在毀他。因為雅爾達會議結束不到兩個月,偉大的羅斯福總統就突發腦溢血仙逝了。他是被史達林玩死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6692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