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東漢末年,三國鼎立,曹操憑藉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占盡天時;孫權繼承了父兄打下的基業,依託長江天險,虎踞江東,占盡地利;那麼相對於這兩位仁兄而言,來自社會底層,編過草蓆,擺過地推的劉備憑藉的是啥呢?自然是人和。劉備集團之所以能夠三分天下,最為重要的就是「道義」二字。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在平原當縣令的時候,為當地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兒,無論是什麼身份地位的人,他都恭謙有禮,不是刻意而為之,因此深得平原百姓之心。當時平原縣有一個叫劉平的大土豪看了卻很不爽,因為之前的百姓鄉紳都是圍著他轉的,現在劉備一來,他就受到了冷落,於是心懷怨恨的他就找了個殺手去刺殺劉備,以泄心頭之恨。
當這位刺客潛入劉備的辦公之地時,不幸被劉備發現了,他還以為是來訪的普通民眾,於是便一如既往的與他寒暄了起來,並以禮相待。這位刺客有些驚訝並迅速的做出了判斷,這劉備絕對是位好官啊,不能為了這點兒不義之財就去干傷天害理的事兒,於是立馬就放棄了行刺的念頭,並向劉備自首,道明了原委。這劉備也甚是大度,也就沒有繼續追究此事,這事兒後經曝光,一時間成為美談。
另外《三國志·先主傳》中還曾記載劉備攜十萬民眾渡江的事情。當時曹操滅了袁紹之後打算揮師南下吞了荊州,原荊州牧劉表的兒子劉蹤率眾投降,搞得劉備一時間不知所措,只好率領三千步騎往江陵方向撤退,但荊襄的群眾卻對他繼續不依不撓的追隨,於是就出現了劉備攜十萬民眾渡江逃命的景象。當時追殺劉備的可是曹操的虎豹騎,傳說中的特種部隊,危難之際,有的部下就勸劉備棄百姓而去,可劉備卻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除此之外,劉備集團中的名將關羽也是位仁義至上的主。儘管他有著驕於士大夫的缺點,但他卻一直善待手下和百姓。荊州戰役中,他在前方攻下了襄陽、樊城,可後方的公安等地卻遭到了東吳名將呂蒙的偷襲,大驚之餘立馬率兩萬兵馬火速回援。這時候呂蒙再出狠招,直接把關羽手下將士的家屬給軟禁了起來,並派人給關羽送了封信,信中大致的意思就是說:現在這些人質都活得很好,至於以後生活得怎麼樣,那就要看你的表現了。
這就是封恐嚇信,當時關羽完全可以不公布這封信,甚至還可以添油加醋的對手下的將士說,你們的親人被呂蒙那廝給害了,那麼將士們一定會同仇敵愾,誓死復仇。可是一向善待將士們的關羽並沒有這麼做,而是把信的內容給公開了。手下的將士一見此形勢,便一鬨而散,唯獨只剩下關平、趙累等幾個親兵。正所謂仁不帶兵,義不從商,關羽就這樣走向了生命的終點。
劉備集團一直相信「天下唯有德者據之」,所以一直秉持著「仁義」的處世原則,並使之成為這個集團的一大特色,得到了諸多精英人士以及廣大底層民眾的認可,從而占據人和,三分了天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6553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