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歷史上的草民皇帝,大家都會想到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他們雖然相差1580多年,但是從出身、起事、取天下、滅勛、大治、傳位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下面小編給大家一一道來,今天先談出身、起事、取天下這三部分:
一:兩人出生相同,均為草民:
歷史上大部分皇帝都出自士族豪門,唯有劉邦和朱元璋出生農民。劉邦出身貧寒,不事生產,遊手好閒,但是善於結交朋友,曾出任過秦朝時的沛縣泗水亭長(相當於里長或現在的村長)此為其起事前的最高行政職位。在此期間吃飯喝酒均靠賒欠維持,可見多麼窮困潦倒。
朱元璋也是農家出身,幼時貧困。曾為當地富戶放牛。後因家鄉發生旱災、蝗災、瘟疫。不足半個月家人相繼去世,只剩下他和二哥,為了生存各自逃命。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奔皇覺寺剃度為僧。可憐的朱重八(朱元璋乳名)入寺不足五十天,寺廟當地再次出現饑荒,主持不得不遣散和尚,他也不得不靠雲遊化緣乞討為生。
二、兩人的發跡起點相同,均從造反起義開始:
秦二世執政期間,橫徵暴斂,民不聊生,劉邦在擔任泗水亭長任上,押解囚犯到驪山服徭役,途中因管理不當,大部分囚犯逃脫,依秦律押解者當為死罪。無奈劉邦帶了十幾個願意追隨他的囚犯逃亡芒碭山躲避。恰逢此時,與他們一樣被押往驪山服徭役的陳勝、吳廣不甘被奴役致死,揭竿起義。沛縣令惶恐無計,縣主薄蕭何、曹參與劉季(劉邦幼名)相熟,覺得多一人多一份力量多一個思路。建議縣令召回劉邦。等劉邦回來時,沛縣令反悔了。劉邦憤而召集百餘人,用箭射信入城說服城內人,殺死沛縣令,自己取而代之,發動縣內三千多人,相應陳勝、吳廣起義。連克胡陵、方與等鄰縣,被尊為沛公。
元朝末年朝廷腐敗,壓榨百姓,將人民分為四等,蒙古人統治下的漢民、南民是賤民。統治民族不需要勞動就可享受優厚的生活待遇,漢民被殺只需要賠一頭牛就完事。漢民家裡不允許有鐵器,就連菜刀也是幾家共用一把。民族矛盾以及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災頻繁,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鋌而走險,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韓山童、劉福通在潁州揭竿而起,士兵們頭裹紅巾,號稱「紅巾軍」,並推韓山童為明王。接著,徐壽輝起於蘄州,李二、彭大、趙均用起於徐州。幾個月之間,各地紛紛響應。第二年正月十一日,定遠土豪郭子興聯合孫德崖等人起兵,數萬百姓起而響應。郭子興聚眾燒香,成為當地白蓮會的首領。二月二十七日,起義軍攻下濠州後,郭子興自稱元帥。隨後,郭子興據濠州而堅守,號令彰明。朱元璋收到兒時夥伴湯和的來信,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恰在此時,他的師兄秘密告訴他,說有人知道湯和的來信,要去告密。為避禍於是,朱元璋去投奔了郭子興的紅巾軍,正式進入起義部隊。
三、兩人均為先參加義軍,後平滅同類取得天下:
劉邦起義後,除了已經參與的蕭何、曹參外,又得到雍齒、張良等文人武將。自覺實力有限,投奔了已經在薛擁楚懷王為主的項梁。在一系列東征西討的戰事中羽翼逐漸豐滿,可與秦軍進行決戰。項梁被章邯破軍而死後,其時劉邦正率軍向西攻打秦朝。
當時秦軍仍然很強壯,大部分將領都不願意去,只有項羽為報叔仇願意同往,二人分兵進擊。劉邦一路過關斬將,途中又得到酈食其兄弟來歸,偷襲武關,進軍藍田,大破秦軍,加上張良的計謀,大部秦軍不戰而降。直達霸上,秦王子嬰出城投降,秦朝徹底滅亡了。
進入咸陽後,劉邦聽從樊噲、張良的勸阻,沒有住入阿房宮,下令封了秦宮及國庫,與當地紳士約法三章、去除秦朝苛政,讓原來事秦的官員官復原職,各負其責。秦人都異常高興,唯恐劉邦不做秦王。其時聽說殺死項梁的章邯投降了項羽,項羽封其為雍王,令其守關中。劉邦聽從謀士們的建議,提前命令部隊守住了函谷關,不準備放項羽帶領的諸侯聯軍入關。項羽到達函谷關看到這一場景大怒,命令黥布等攻破函谷關,準備滅掉劉邦。因張良和項羽謀士項伯是老相識,托項伯勸阻項羽攻打劉邦,引出了著名的「鴻門宴」。
鴻門宴上因項羽不聽亞父范增之計放走了劉邦。進入咸陽後的項羽,殺死了秦王子嬰,一把大火燒了阿房宮,大封天下諸侯,儼然一副天下共主的姿態。劉邦獲封漢王,駐守在巴蜀漢中一帶,而將原來楚王許諾封給劉邦的關中之地封給了秦朝的三個降將。同時項羽先立楚王為天子,後又為報不遣其入關之怨命人將其殺死,加之封分不公平,各諸侯國紛紛起兵反叛。劉邦趁項羽外出平叛之機,暗度陳倉出兵關中,開始了長達五年的楚漢戰爭。在蕭何、張良、韓信等的協助下,終以項羽在垓下之戰四面楚歌聲中自刎烏江邊,劉邦一統天下建立西漢王朝而終。(下圖為紅巾軍起義)
朱元璋入伍後作戰勇敢,又略通文墨,很快在大部分以農民為主的義軍中脫穎而出,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被任命為帥府親兵九夫長。戰爭中繳獲的戰利品悉數上繳帥府,獲得賞賜後又說功勞是大家的,又全部分給下屬和同僚,上下都得「好」。朱元璋在部隊的聲望日高。郭子興見朱元璋人才難得,將自己的養女馬氏嫁給了他,自此朱元璋在軍中被尊稱為朱公子。
當時義軍占領濠州城後,紅巾軍中五個元帥分為兩派,郭子興自己一派,其他四人以孫德崖為首成一派。兩派之間矛盾重重,後來發展到孫德崖挑唆後來歸來的趙均用綁架了郭子興,毒打後準備殺死他。朱元璋知道後,在與趙均用同時歸來的彭大的支持下,帶兵救出了郭子興,自此兩派結怨更深了。
朱元璋看到濠州的現狀,決心自己開創局面,建立自己的武裝。於是他返回老家募兵。少年的玩伴徐達、周德興、郭英紛紛來投,共募得兵勇七百多人。回到濠州後郭子興大喜,提拔朱元璋為鎮撫。而義軍首領們在濠州各自稱王,不思進取。朱元璋決定帶領自己招募的新兵中徐達、湯和等心腹24人出城發展。出城後,朱元璋招撫兩個山寨的兵勇近四千人。然後帶領這支隊伍夜襲元軍營地成功,又從降軍中挑選兩萬漢人編入部隊。然後繼續向滁州進發,途中遇到了定遠名人李善長,李善長勸其像漢高祖劉邦學習:「知人善用、不亂殺人、很快就能平定天下」,朱元璋深信其言,招為幕僚長,負責協調將領間關係,共圖大業。
朱元璋攻下滁州後,郭子興為躲避濠州的排擠,也來到了滁州。朱元璋當即交出了軍容整齊、紀律嚴明的三萬人部隊軍權,同時被任命為總兵官。朱元璋嚴禁部隊滋事擾民,違令者立斬,部隊深得民心。郭子興病死後,朱元璋成了這支部隊的實際控制人。在徽州謀士朱升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指引下,取得太平後,朱元璋開始建立並鞏固根據地。(圖為朱元璋和徐達對弈)
後經過常遇春、胡大海、徐達、繆大亨等的左衝右突,朱元璋部控制了江左、浙右各地,與陳友諒部相鄰。又得到謀士劉基的輔佐,實力不斷擴大。隨著地盤的擴大,引起了東西鄰部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嫉妒,二人商議夾擊朱元璋部平分地盤。劉基分析形勢後認為不能分頭作戰,應集中兵力先消滅陳友諒部。
而陳友諒當時連殺二主自立,部眾離心,人民疲敝,雖然勢力大但不難戰勝。經過江東橋戰役,將陳友諒趕到了武昌。後陳友諒趁朱元璋北上救援被張士誠攻擊的劉福通之機,攻擊朱元璋部,雙方在鄱陽湖展開決戰,朱元璋一舉擊敗陳友諒並消滅了這一最強大的敵人。隨後在兩淮之戰中消滅了張士誠。命令湯和討伐割據浙東多年的方國珍,逼其最終投降。自此徹底統一了江南半壁。緊接著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率軍25萬北進中原。明確了北伐戰略:「先取山東,撤除元朝的屏障;進兵河南,切斷它的羽翼;奪取潼關,占據它的門檻;進軍大都,此時元朝勢孤援絕,不戰而取之;再派兵西進,山西、陝北、關中、甘肅可席捲而下。1368年,朱元璋稱帝南京,國號大明,完成江山一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6358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