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1905年出生於湖北麻城縣(今河南信陽新縣)一農民家庭,從小家境貧寒,少年習武少林寺,23歲參軍,幾十年戎馬倥傯,官至開國上將,1985年逝世,享年80。
逝世前,許世友向國家領導人提出一個驚人的要求:請求土葬。他為什麼敢提出這個要求呢?又為啥會被批准呢?
許世友
許世友幼年喪父,母親把他含辛茹苦拉扯大,很艱辛。許世友是個非常孝順的孩子,但參軍後忠孝不能兩全,對母親一直深懷愧疚。
1932年,他回家探親,臨走時對母親跪拜:「娘啊,兒這一走,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我活著不能伺候娘,死後要埋在娘身邊,日日夜夜陪伴娘!」
此一別,許世友17年未見母親。直至抗戰勝利、國家解放。期間家中屢遭不幸,媳婦被迫改嫁,母親生活艱難。許世友含淚給家中寫信說:「等全國解放後,我頭一件事就是回去看娘。」
許世友的母親
誰知,解放後,許世友又有了新任務。念母心切,他讓兒子將母親接至身邊。看到白髮蒼蒼、身材幹瘦的母親,許世友當著100多名部下的面當場跪地,慈母孝子無不令人動容。
1952年,他擔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回鄉探親時再次在母親面前長跪不起,淚流滿面,村民紛紛上前勸慰。
1959年,身為國防部副部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路過家門,見到七旬老母瘦骨嶙峋,背著一捆柴禾回家走,許世友再次負疚落淚。
許世友
戰場上的許世友驍勇善戰,以三國張飛自詡。但生活中對母親真心愧疚,每思及此就心酸落淚。許世友一生七跪母親,卻在母親臨終時仍未能見她一面,未能為娘送終,成為心中永遠的遺憾。他曾發誓:死後一定回來為母親守墳。
1956年4月,國家領導人紛紛在實行火葬的倡議書上簽字,唯獨許世友拒簽。
1978年,73歲的許世友向國家提出土葬的請求。沒有被立馬批覆。
許世友之墓
1985年10月許世友逝世後,王震受鄧小平委託赴南京軍區,鄭重傳達上面的意見:「許世友在60年戎馬生涯中,戰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批示准予土葬,但不開追悼會、不立碑。「這是特殊中的特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6052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