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話叫做:「不到長城非好漢」,說的是長城獨特的魅力,不過,中華文明源遠流長,5千年的中華文明史留給了我們太多寶貴的財富。在古都西安的臨潼區,秦始皇陵和秦始皇兵馬俑成為了重要的旅遊景點,如今,秦始皇兵馬俑已經對外開放多年,而那座神秘的秦始皇陵卻一直從未開啟。
對於任何一座帝陵,除了它外部能看見的建築外,最讓人關心的便是地宮中那些價值連城的隨葬品,對於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秦始皇,他的地宮中究竟有哪些陪葬品更是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在這其中,地宮飛雁就是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說。
據《三輔故事》記載,項羽進入函谷關後,曾經試圖盜掘過秦陵。不過,在挖掘過程中,突然一隻墓中飛出一隻金色的飛雁,並一直朝南方飛去。後來,到了三國時期,曾經有人給日南太守送來一隻金雁,他通過上面的文字,立刻判斷出這來自秦始皇陵。
不過這個傳說的真實性一直都存在爭議,如果這個傳說是真的,便可以說明當時中國的科技已經發到了一定的高度,而這將是中國科技史乃至世界科技史上一個罕見的奇蹟。不過,這個傳說並禁不起嚴格的推敲,仔細推敲後,便會發現一些破綻。
第一,秦始皇陵地宮飛燕之謎首先就要解釋的是如何讓一個金屬的物體成功飛起來。試想一下要讓一個金屬物體在空中飛翔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如果沒有機械力的支持,單靠自然界的風力想要讓它飛起來確實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情。
第二,如果我們大膽假設一下秦代已經有能力製作會飛的金雁,那這隻金雁被埋入地宮之後,就會在地宮內不停的自動飛翔,日夜不息,而傳說中當項羽打開秦始皇陵墓道的時候,這隻金雁才能夠順著墓道飛到外面,並且越過秦嶺一直向南飛翔;不過這顯然是違背了自然科學規律,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說這件事是真實存在的,那即便是依靠電腦控制的現代指揮系統恐怕也望塵莫及了。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秦陵金屬飛雁的傳說沒有絲毫的可能性,這只是一個美好的傳說。
從科技角度講,金雁傳說已經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但如果從古代文人所書的歷史文獻上有沒有一些相關的記載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秦朝之後的漢代就出現了相關文獻記載,其中,司馬遷和班固在史書中均有「黃金為鳧雁」的文字,可以認為兩位史學大師對於墓內有用黃金製作的「鳧雁」這件事是認可的,由此,後來的文人才寫出了相關的演義和傳說。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