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死神轉世!他發明的武器奪走百萬人命,改變世界戰爭歷史,他用生靈塗炭換取巨大名利財富!殺了整整一代歐洲男人!
經公眾號談資有營養(微信號:tanzifeed)授權轉載。
1916年11月24日,76歲的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Sir Hiram Stevens Maxim)爵士在倫敦去世。如果這世上少了他,至少會多出一百萬男人。
1
5000名精銳祖魯士兵,對陣50名英國士兵。
非洲辛巴威,第一次馬塔貝勒戰役。祖魯指揮官唯一沒有搞清楚的是:50名士兵圍著的4個鐵傢伙是什麼?
不管它是什麼,難道還阻擋得了五千戰士的奮力一擊?指揮官只想儘快結束這場實力對比過於懸殊的戰爭,他發動了攻擊的命令。
5000人潮水一般地沖向在他們眼中正瑟瑟發抖的英國士兵。100比1的人數優勢,就算一人撿一塊石頭丟過去,對方也會被砸成一灘爛泥。
然後指揮官就聽到了地獄之門開啟的信號,那是一連串清脆的「噠噠噠……」之聲。4個不起眼的鐵傢伙噴出一串火舌,祖魯戰士們像割麥子一般倒了下去。
戰鬥確實很快就結束了:5000祖魯士兵,能夠逃跑的只有2000人。其餘3000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
這是1893年,馬克沁發明的機槍問世10年後,第一次用於戰場實戰。英國詩人兼愛國主義者海萊爾·貝洛克說:
不管發生了什麼,我們已經有了馬克沁機槍,而他們沒有。
Whatever happens, we have got The Maxim Gun, and they have not.
2
1840年,馬克沁出生在美國緬因州的一個貧寒家庭。從小經歷坎坷,做過馬車作坊學徒、麵粉廠工人和食品工人,跟高等教育從不沾邊。他的前半生,基本沒有涉足過武器和戰爭,他只是喜歡發明。到41歲時,他一共換了十幾個工作,沒有一個工作使他致富。
1882年,據說因為愛迪生的排擠,他不得不離開美國去歐洲開闢市場。當時歐洲人正瘋狂地研製新武器,馬克沁意識到這是極好的營利契機。於是他開始在倫敦哈頓花園街的一個小作坊里,靠自己動手製造的刀具、夾具和工具,發明起自動槍械來。由於缺乏專業知識背景,很多專家根本就瞧不起他。
當時的槍械都是非自動槍,子彈需要裝一顆發一顆。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裝彈速度的快慢,很多士兵還沒有來得及填上第二發子彈,就莫名其妙地被擊斃了。而且士兵在射擊時,肩膀經常被火藥的後坐力撞得青一塊紫一塊。
人人都以對此習以為常、熟視無睹,而馬克沁的天才在於:他把火藥發射產生的能量,成功地轉換成了供給自動連續射擊的、源源不絕的動力。1883年,馬克沁發明了第一支自動步槍,利用子彈噴發的火藥後坐力,使步槍完成開鎖、退殼、重新裝彈上膛等一系列動作。這已經是槍械史上里程碑式的發明。
但馬克沁的目標不是步槍。他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了這一原理,以長達6.4米的300粒帆布彈鏈取代了傳統的一次一粒的供彈方式,採取水冷方式為連續高速射擊而發燙的槍管降溫。
1884年,世界上第一挺能自動連續射擊的馬克沁機槍問世,口徑11.43mm,重達27.2公斤。此時距馬克沁開始研製槍械,不到兩年。
3
在非洲的首次實戰中一舉成名之後,馬克沁機槍的專利為馬克沁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但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喪生在他劃時代的發明之下。
1898年,英國在蘇丹的恩圖曼戰役中裝備了20挺馬克沁機槍。20000名蘇丹騎兵前來,留下15000具屍體回去。
1900年,義和團包圍北京的外國使館。使館只用3挺馬克沁機槍,就使得義和團無法前進一步。
1904年的日俄戰爭,雖然最後是日本勝利,但俄軍裝備的馬克沁機槍卻讓日本人吃盡了苦頭。
一個200人左右的日本連,準備襲擊一個裝備2挺馬克沁機槍的堡壘。在日軍進入300碼範圍內之後,俄軍開始射擊。2分鐘後,200人無一生還。在旅順的南山戰役中,日軍一天損失4400人。面對前所未有的傷亡記錄,日軍大本營最初以為報告多寫了一個零。整個203高地攻堅戰,日軍傷亡超過9萬人,許多連、排被馬克沁機槍殲滅殆盡。
日軍將領乃木希典巡視前線,發現許多日軍匍匐在前沿陣地,衝鋒號一響卻無人站起衝鋒,便奇怪地問指揮官:為什麼號響了他們都還不動呢?指揮官回答:他們都死了。
由於資訊不發達的緣故,這場機槍戰並未引起主流戰場的重視。馬克沁機槍真正大開殺戒的,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索姆河戰役。
1916年7月1日,14個英國師的士兵開始向德軍進攻。他們面對的是12500挺馬克沁MG-08式機槍。在指揮官的號令下,英軍士兵成排衝鋒,德軍士兵扣動扳機。
一天下來,英軍傷亡接近60000人。不僅是一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天,也打破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單日傷亡紀錄。11月18日戰役結束,英法聯軍陣亡61.5萬,德軍陣亡65萬。馬克沁機槍的火舌下,有一百萬人的冤魂。
整整一代歐洲男人,瞬間結束了自己的人生;整整一代年輕女性失去了結婚和作母親的機會。僅僅在英國,就有兩百萬的單身女性孤獨終老。
馬克沁機槍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殺人最多的槍械。戰役結束一周之後,發明者馬克沁爵士在倫敦安然離世。
機槍給馬克沁帶來了滾滾財源的同時,還伴隨著英國皇室爵位的尊榮。無論多少年輕的生命在消逝在槍口之下,他都看不到。這一點,在他研製速射武器之初就決定了:為什麼要製造自動武器?因為它是極好的發財機會。
因為一個人想要賺錢,一百萬人提前走向了死亡。
4
馬克沁機槍殺人如麻的同時,戰爭形態也被永遠的改變了。
《武器裝備百科全書》說:「馬克沁機槍的出現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自從拿破崙時代起曾經使用過的戰術完全沒用了」。
在一戰中,從坦克、裝甲車到飛機、軍艦甚至飛艇上都裝有馬克沁機槍。拿破崙時代的步兵線形衝擊戰術,面對以馬克沁機槍為主體的火力網來講,步兵衝擊等於是送死。投入兵力越多,損失就越大。
正是馬克沁機槍對戰場的巨大的影響,使得另一些更先進的武器開始出現。坦克在戰役臨近結束時粉墨登場,而左右下一場世界大戰的軍用飛機也開始使用。這些超越了馬克沁機槍的武器進一步加大了戰爭的殘酷與複雜性,也使得更多生命變成炮灰。
縱觀歷史,能導致戰爭的進程為之改變、並能影響整個武器發展方向的,除了馬克沁機槍之外,沒有第二件武器可以達到這樣的程度。
馬克沁死去數十年後,馬克沁機槍在世界各國繼續被大量改進和仿製。1935年,中國根據德國免費提供的圖紙,製造定型了二四式重機槍,在抗日戰爭上大量使用。直到70年代末,這種機槍仍然出現在民兵裝備序列中。
在馬克沁機槍中,人類第一次運用了多種全新的機械構造。一百年後,如今的專業槍械研製人員,依然遵循著由馬克沁首創的火藥氣體能量自動射擊三大基本原理——槍管後坐式、槍機後坐式和導氣式。
沒人能否認馬克沁的天才,但這是一種為人類自相殘殺提供方便的天才。一挺馬克沁機槍,就是一架效率空前的死亡收割機。
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以他特有的方式推動著歷史前進。這種方式就是:雙親含辛茹苦數十年養育的生命,在他發明的機器面前,一秒即被終結。
退休後,馬克沁依靠機槍的專利收入,在英格蘭西北部的黑池建設了世界上第一座遊樂場,安置了諸如電動轉椅一類的大型遊藝玩具。
如果他生在一個豪富之家;如果他資質平平、庸碌一生;如果他不去改進槍械,而是一開始就是去研究玩具——世界會不會比現在更好一些?
可惜歷史哪有如果。馬克沁降生的時候,沒人知道這個嬰兒其實是死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5506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