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7月,法蘭西戰役結束,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挪威等國全都被德國征服,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國還在抵抗。當時的英國已經徹底被歐洲大陸孤立,物資匱乏,已經到了配給制而且很快就要徹底斷糧斷油。希特勒為何在這種關頭調兵東進攻蘇聯呢?如果不進攻蘇聯而全力進攻英國,英國會滅國嗎?其實,當年希特勒之所以會放棄征服英國,轉而進攻擁有強悍實力的蘇聯,裡面的原因也是不言而喻。當然德國本身就在英國空中作戰不順利,空軍損失不小,戰果不大。英國平民被炸死不少.可英國軍隊士氣沒怎麼變。這麼一來,制空權沒掌握,橫渡海峽進攻大不列顛是很不理智的。想攻克英國就必需要攻克英國的天然屏障「英吉利海峽」。曾經海軍總司令雷德爾說過:「如果能保證制空權,我就有信心攻克英吉利海峽。」
但是通過大不列顛之戰,可顯而知德國理所當然的希望擊潰蘇聯,切斷英國與外部聯繫,來加倍孤立英國,逼迫其就範。從希特勒的角度來看,希特勒骨子裡最恨的是共產主義,布爾什維克政權,斯拉夫人,猶太人,所以他早在法蘭西戰役結束以後,就打定要進攻蘇聯的主義了,要不是邱吉爾態度強硬,不列顛空戰都不會存在。希特勒知道,打敗英國,只能將其殖民地拱手讓給美國和日本。
況且,蘇聯當時本身也在行動了。在1940年前後,蘇聯紅軍的偵察機在羅馬尼亞等國上空加強了活動力度。最近的資料又顯示在20世紀20~30年代,史達林還準備用數萬輛裝甲洪流吞沒整個歐洲,進以孤立美國與之決戰。看來在那個時刻不只納粹德國,紅色蘇聯也沒閒著,希特勒看見蘇聯已經在活動了自己當然閒不住了。總之,納粹進攻蘇聯是其必然,就算1941不打,遲早是要打的,不可避免。
如果德國在打敗了法國後盡全力打敗英國,那麼英國估計也無法抵抗了德國的全力進攻而最終淪陷。但是德國如果要入侵英國,自己勢必也會損失慘重,將無法立刻進攻蘇聯,而會恢復一段時間,然後再對蘇聯進行進攻,那就會喪失了戰爭的時機,讓蘇聯可以有充分的時間生產武器。而蘇聯壯大了,再入侵蘇聯將會是一場更為慘烈的戰爭,德國無論如何也無法得到勝利,那麼在美國不參戰的時候,德國就會被蘇聯擊敗,從而歐洲大量地區被蘇聯占領。蘇聯有可能成為全歐洲的新霸主。之後,蘇聯將成為新的世界的威脅。
當然,擊敗英國,憑藉德國的海軍實力根本無法完成,靠空軍的打擊也會服從相當代價。在英倫空戰,德國空軍空有2:1的數量優勢,始終奈何不了英國空軍,無法完全掌握制空權。德國空軍缺乏遠程導航系統,70%的飛機錯過目標區域,護航戰鬥機航程不足,到了倫敦上空只能滯空20分鐘,然後就得返航。而被護航的轟炸機失去護航,要麼被英國飛機痛宰,要麼也得趕緊胡亂把炸彈一丟了事,趕緊也往回跑。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德國空軍在戈林的領導下,居然連像樣的遠程重型轟炸機都搞不出來。完全淪為一支戰術空軍。在看看人家英國從1940年就開始夜航空襲德國本土。所以說德國當年不進攻蘇聯,盡全力攻打英國,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腹背受敵,背後的敵人肯定會採取「圍魏救趙」的戰略,德國仍然會重複一戰結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5499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