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留下了40萬大軍,家底雄厚,完全可以暴打日本關東軍

1931年9月,日本關東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當時東北地區的當家人張學良為了保存實力,命令東北地區的部隊全部撤入關內。在幾個月的時間裡,1.5萬日本關東軍占領了東北全境100多萬的領土。更重要的是由於撤退匆忙,大量的武器留給了日軍。日軍接手東北地區的兩大兵工廠之後,這些兵工廠成為侵華日軍後來的武器供應地。

一、張作霖組建起了很大的家業,包括龐大的空軍

張作霖這個人是一位梟雄,他從一個地方武裝的頭目,逐步崛起為盤踞東北的軍閥。張作霖並沒有當過土匪,只是做過地方團練武裝的首領。在坐擁東北之後,張作霖與直系軍閥發生了矛盾,第一次直奉戰爭隨即開始。這次戰爭以奉軍的失敗而告終,奉軍被一頓暴打。這一次戰敗對張作霖的刺激很大,也暴露出了奉軍很多問題,如軍紀散漫、戰術單一、武器水平低等等。在今後的一段時間裡,張作霖開始全力改造奉軍,為陸軍增添火炮、機槍、坦克,還建立了軍校。此外張作霖還擁有當時中國最強的空軍力量,擁有戰機260多萬。奉軍的總兵力達到40萬左右,張作霖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大軍閥。為了做到武器自給自足,東北兵工廠和東北迫擊炮廠先後建立。

在當時的中國,能夠生產迫擊炮和小型野戰炮的軍閥只有張作霖和南方那位。由於無法滿足日本人的要求,張作霖遭到了暗殺。張作霖去世之後,北洋政府大佬之一的梁士詒做出了這樣的評價:「張雖一介武夫,而十餘年撐持東北,苦心孤詣,功績實不容沒,張死,東北之局壞矣。」張作霖去世之後,他的風流兒子張學良繼任東北保安軍司令。張學良上台以後,對軍隊進行了從新整編,當時東北軍的家底包括東北軍編成步兵25個旅、騎兵6個旅、炮兵10個團。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地方治安部隊。中原大戰爆發之後,在封官許願之下,張學良率領20萬精銳入關。此時東北地區的部隊仍超過20萬,其中正規軍16萬多人,地方治安部隊4萬餘人。

二、東北軍武器水平和兵力都強於日軍

與東北軍相比,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要寒摻的多。關東軍總兵力只有1.7萬人,裝備以步槍和輕機槍為主,幾乎沒有火炮。在九一八事變中,炮轟北大營的日軍火炮也是臨時運來的。從戰鬥力上看,東北軍幾乎可以秒殺日軍。但是由於估計日本會大規模增援,自己損失增大。這些部隊奉命撤入了關內,東北帥府所在地瀋陽在一夜之間失守。由於反應不及,東北軍260多架戰機全部被日軍繳獲。其實當時日本自己也只有350多架飛機而已,這200多架戰機白白便宜了日本。此外大量的武器裝備來不及運走,日軍繳獲的武器包括600多門火炮,2000多挺機槍,10萬多支步槍,各種彈藥無數,及大批軍工機器設備。日本關東軍再此基礎上迅速擴大,最後成為一支70多萬龐大力量。

其實最心疼的還不是這些武器,武器沒有了可以再生產,可是軍工廠也被日軍占領,這回就麻煩了。東北兵工廠和東北迫擊炮廠被日軍占領,此後這兩座軍工廠開始為日軍生產武器。在抗戰期間,這裡是侵華日軍武器主要供給地。為了削弱日軍的軍工生產力,美國飛機在1944年多次轟炸了這些兵工廠。除了軍事方面以外,日軍還充分利用了東北地區的農業和礦產。東北地區生產的糧食全部被日軍徵收,日軍對所有人實行配給制。其中日本人吃大米、朝鮮人吃高粱米,中國人只能吃雜豆和粗糧。煤炭、鐵礦石被日軍掠奪,東北成為日本的後勤保障基地。一個日軍將領做出了一個比方:日本得到了東北,就相當於英國得到了印度一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5414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