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靖國神社裡都供些什麼鬼?

靖國神社,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九段坂。

「靖國」是「鎮護國家」的意思。所謂「神」,指的是「神道」。不了解日本的神道,無法真正理解靖國神社的內涵。負責管理神社的「神社本廳」的幾位負責人,曾在2005年9月陽光明媚的一個下午,向我詳細講述神道的來龍去脈。

「神道」,就是「神之道」。公元538年佛教傳入日本後,日本興起了神道意識。神道受到佛教、道教和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其獨特之處在於沒有教主,沒有經典,沒有教義。它有四個基本精神:敬神、敬祖先、愛國、尊重皇室。

這四個精神,都無可厚非,但當權者有意識地加以利用時,就會帶來慘重的後果。

1868年建立的明治政權為了形成新政府的權威,樹立天皇擁有高於一切世俗權威之神權權威的意識,把神道排在諸宗教神靈之首,尤其排斥維護德川幕府統治的佛教。

神道被明治政府作為國教,政府通過各種政策,排除民眾中傳統信奉的許多神、佛及靈驗之物。把對祖先之靈的民間宗教崇拜與天皇祖神的官方祭祀強行結合在一起。神社變成國家機構,掌管過去由佛教寺院承擔的戶籍管理等工作,把每個民眾置身於神社的控制之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麥克阿瑟一到任就下令解除日本武裝,逮捕戰犯。隨後,美國公布了「戰後初期對日政策」,表明美軍將在日本實施宗教信仰自由,並禁止日本人打著宗教的旗號,搞極端國家主義和軍國主義組織及運動,矛頭直指靖國神社。一些美軍將領,強烈建議麥克阿瑟放一把大火燒毀靖國神社,從精神上徹底解除日本的武裝。這個建議打動了麥克阿瑟,很快,100名美國大兵開進了靖國神社。

美軍的行動讓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陷入了極度驚慌,就在這時,他們接到了前首相東條英機的密令,稱「靖國神社要永久存續,天皇亦理應參拜」。隨後,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展開了積極活動,企圖維護靖國神社。靖國神社權宮司(負責人)橫井時常考慮到,因為人們都認為靖國神社是戰爭的中心,原封不動保留是不可能的。於是,橫井想出一個花招,他決定利用盟總尊重信教自由的政策,以純宗教的姿態維護靖國神社。

日本人的偽裝終於有了收穫,1945年12月15日,盟總發布了麥克阿瑟第448號指令,即所謂的「神道指令」,宣布廢止國家神道,實行政教分離。但這道命令卻同意靖國神社脫離國家管理成為宗教法人,並與其他宗教團體享受同等待遇,靖國神社這才逃過了滅頂之災。

靖國神社始建於1869年8月6日(明治維新第二年2年6月29日),最初叫「東京招魂社」,是為了紀念在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內戰戊辰戰爭中為恢復明治天皇權力而犧牲的軍人。在1879年(明治12年),東京招魂社改名為靖國神社;「靖國」由明治天皇命名,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的「吾以靖國也」,意為使國家安定。

靖國神社在明治維新後開始供奉在包括甲午戰爭(1894-5年)、日俄戰爭(1904年-1905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等戰爭中為日本戰死的軍人及軍屬。日本全國其他神社都由內務省管理,唯獨靖國神社由軍方管理。

日本1945年8月15日戰敗後,聯合國占領軍總司令部曾準備廢除靖國神社,為此靖國神社舉行了「臨時大招魂祭」,把許多未死的人也一同祭祀。但該神社改組為宗教法人才得以倖存。日本的戰後和平憲法第20條説明要政教分離,國家不可以介入任何宗教事務,因此靖國神社變成了一個非政府的宗教機構。

1955年以後,自民黨5次提出《靖國神社法案》,要求將靖國神社改為「特殊法人」,試圖將之國營化。1974年,由於日本社會的反對才沒有成功。

1966年日本厚生省將含有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的甲級戰犯的祭祀名錄,交給靖國神社宮司(即負責人)筑波藤磨,但筑波沒有把他們供奉上去合祭。但1978年10月,靖國神社宮司松平永芳(戰敗時期的宮內大臣松平慶民的長子)把甲級戰犯東條英機等14名甲級戰犯的名字列入靖國神社合祭。從此靖國神社的性質發生了重大變化,不斷地引起糾紛。

可以說,靖國神社,是日本近代史上軍國主義的精神支柱。

靖國神社祭祀人數

靖國神社祭祀著約246.65萬名在戊辰戰爭以來歷次戰爭中為日本政府(或者天皇)戰死的人(不包含幕府、西鄉隆盛勢力的戰死者)。在被祭祀者中也包括一些台灣人和韓國人。

戊辰戰爭:7751

西南戰爭:6971

甲午戰爭:13619

攻占台灣:1130

義和團事變:1256

日俄戰爭:88429

第一次世界大戰:4850

濟南慘案:185

九一八事變:17176

中日戰爭(1937—1941):191250

中日戰爭(1941—1945)及太平洋戰爭:2133915

其他:41

合計:2466532

1978年起,靖國神社中供奉的14個甲級戰犯

東條英機(日本戰時首相)

土肥原賢二(陸軍大將,策劃建立偽滿洲國)

松井石根(曾任日軍華中方面軍司令官,南京大屠殺首惡)

木村兵太郎(曾任日軍緬甸方面軍司令官,製造仰光大屠殺)

廣田弘毅(曾任日本首相,確立法西斯體制)

板垣征四郎(曾任關東軍參謀長,策劃了「九一八」事變)

武藤章(曾任日軍華中方面軍副參謀長,南京大屠殺主謀之一)

松岡洋右(曾任日本外相,參與締結與德、意的同盟)

永野修身(曾任海軍軍令部總長,策劃偷襲珍珠港)

白鳥敏夫(曾任日本駐義大利大使,促成三國同盟)

平沼騏一郎(曾短期任日本首相,捍衛「國體論」)

小磯國昭(曾任日本首相,推動日美決戰)

梅津美治郎(曾任關東軍司令,創建七三一部隊)

東鄉茂德(曾任日本外相)

二戰後,日本天皇每年都要參拜靖國神社。但自從1978年甲級戰犯被列入神社供奉,據侍衛長的回憶顯示,裕仁天皇因為不滿神社供奉二戰甲級戰犯,自1978年後再也沒有正式參拜靖國神社。

靖國神社不是孤零零的存在,而是一個體系的代表。除了靖國神社,日本還在各地建了大批「護國神社」、「忠靈塔」、「忠魂碑」,它們一起組成了完整的日本軍國主義教育體系,以神道的「愛國」、「尊重皇室」為心理基礎,鼓動國民參軍參戰,為天皇獻身。

靖國神社本身是日本國軍主義的招魂幡。比如,日本將「南京大屠殺」稱為「南京事件」,館內說明稱,日本攻打南京,守軍司令官唐生智命令抵抗,與城池共存亡,但他自己卻逃之夭夭,日軍進城後,南京城恢復了往日的和平與安寧。

這種對侵略戰爭的態度,才是中國以及亞洲各國所真正擔心的。

但是,近年來,參拜靖國神社已成為部分日本政客拉攏選民、展示右翼思想的"個人秀"。日本政客的數次參拜破壞了日本與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之間的關係。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5271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