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創大秦帝國江山的最大功臣是誰?不是羋月,不是秦昭襄王,是他!四度為相,橫掃六國!奠定大秦統一六國基礎!
一部《大秦帝國》,一部《羋月傳》,讓秦國宣太后,羋八子(羋月)成了熱門歷史人物。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有「太后」稱號的女人,與之相關的影視小說里,大都將她按呂雉、武瞾這樣英明女性統治者的模板去塑造。
那麼真實歷史中的宣太后又如何呢?作為秦始皇的太祖母,她當真為大秦帝國的統一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貢獻麼?怕不盡然。
其實,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之弟穰侯魏冉,才是當時對秦國國勢擴張和奠定未來統一基礎貢獻最大的人。
穰侯、秦相魏冉:
穰侯魏冉是羋八子的同母異父兄弟,因其過人才幹,一直得到秦惠文王和秦武王重用,在朝野和軍中積累了相當勢力,然後在公元前306年,秦武王意外死後,擁立他外甥贏稷為王,平定諸公子之亂,(或者說殺盡非他外甥的惠文王諸子、包括惠文王后),總攬朝政近四十年。
而宣太后(即所謂羋月)之前只不過是個被趕到燕國當人質的八子,之後也更多是以太后執政的形式,實為穰侯用來阻止已經成年的秦昭襄王參政的一個道具,本身並無如何了得的才能,在秦國宗室和朝野更談不上有什麼了不起威望可言。
她對秦國最有意義的事跡,無非就是籠絡義渠王了。然則若非她秦國太后的身份帶來的征服感,一個中老年婦人又怎能讓義渠王為之顛倒?
想想秦昭襄王19歲即位,羋八子被尊為太后;公元前272年,殺義渠王時,已經過了整整34年,此時秦昭襄王自己都53歲了,推測一下他生母年紀該有多大?細極思恐-_\\。
甚至義渠國在惠文王時代即被秦軍多次沉重打擊,早已被迫稱臣。該國對秦軍攻伐天下更談不上有何助力,從無相關記載,不在後方搗亂就是最大幫助了。至於電視劇《羋月傳》里個高吼「秦國一半天下是我打的」易趣王,實在無力吐槽。
宣太后與義渠王:
秦昭襄王前三十餘年,穰侯魏冉主持軍國大計,提拔任用白起等優秀將領,屢次出兵擊敗魏國,拔河內,入北宅,奪南陽,圍大梁。遣白起率其數萬軍襲破楚都,奪取江漢平原大片土地。魏冉又曾親自領軍,初戰擊敗魏將暴鳶,斬首四萬,再戰華陽大敗魏軍,斬首十萬,取蔡陽、長社、觀津,盟趙而伐齊,齊王請和。
五國伐齊之戰,樂毅作為燕國使節,積極策動燕趙聯盟,而齊相孟嘗君田文窩裡反,邀請秦國為首的五國聯合發兵。魏冉為一舉擊垮和秦國爭霸、兩強並立的齊國,積極配合,等到聯軍各自散去,秦國趁機奪取了天下之膏腴的淮泗地區,更成為天下唯一至強,是此次戰爭的最大贏家。
這也是改變了整個戰國史局勢的一場戰爭,前台的燕國和樂毅,倒似是白忙一場,給背後的秦國和魏冉做了嫁衣。
持續三十餘年裡,秦國連續打殘三晉和楚國、齊國,達成天下獨霸的成就,都是在魏冉主政下、任用白起等將領取得的。
因此,哪怕昭襄王都即位了三十餘年,年紀都過了五十歲,在天下人眼裡,還是只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
但魏冉畢竟並非秦人,大約是有鑒於從前商鞅車裂、張儀被逐的前車之鑑,在執政後期,他不再專心於為秦國富國強兵,而是分心去經營自己的私領陶邑。
此地正是趁五國伐齊後掠得,范蠡助勾踐滅吳,自稱「陶朱公」,在此經營商賈之事,因此商業繁榮,經濟興旺,號稱「天下之中」。而周邊彭梁淮泗之地,是當時天下最膏腴之所,戰國時魏齊楚百年爭霸,就是爭這一地區的所有權。五國伐齊因此而起,後世項羽宰割天下,亦選中此地來經營自己的西楚王國。
魏冉連續越韓、魏而東攻齊,以擴展陶邑之封,正是作為貴族的私心代替了作為國家執政者的公心,而不是他真不懂「遠交近攻」這一淺顯道理對國家的好處,因此秦國朝野的士心軍心同樣逐漸拋棄了他。
這時游士范雎順應時勢地登場,說動55歲的昭襄王,然後君臣兩人歷經數年籌劃,終於等到魏冉歷時五年征戰,陶邑領地不斷擴張,而秦國不益尺土,秦國朝野都對此不滿到極限時,於昭襄王四十一年,發動一場動盪輕微的政變,正式親政,廢宣太后,同時將魏冉罷免,驅逐至其私領陶邑。
數年後,魏冉「身折勢奪而憂死」於陶邑,該地被秦國收歸為郡。
即位四十一年後,方始親政的昭襄王,執政前期打殘諸國,將大秦版圖擴張至二分天下,主要是魏冉及其提拔的白起等優秀將領之功。
秦昭襄王贏稷:
一個19歲就已即位的成年人,居然從此開始「天下不聞有其王」的君主生涯幾十年,到55歲時才決心奪權,60歲花甲之齡才真正完全親政,非要說他自己在此前秦國的擴張中做出了多大貢獻,實在是個問號。
魏冉最終的失敗,主要是他自己的失策,給自家經營退路,被私領的豐饒遮了眼,才被秦國朝野拋棄,讓昭襄王得以趁機罷之、逐之。
然綜合評價其一生,雖然晚節不保,於秦國之功亦莫大焉。
魏冉是向氏被強姦所生嗎 魏冉為什麼比羋戎大?
魏冉和羋戎是同母異父的兄弟。羋月和羋戎是同母同父的姐弟,魏冉是他們的母親向氏與魏甲所生。魏冉和羋戎誰更大,這一問題,有的說魏冉比羋戎大,有的說羋戎比魏冉大。因為沒有確切的史料記載,所以這個問題一直有待爭議。
羋戎幼時劇照
那麼魏冉和羋戎誰更大呢?在電視劇《羋月傳》中,羋月母親向氏生下羋月和羋戎受到楚威王的寵愛,從而遭到皇后的嫉妒,在楚威王外出征戰時被迫害,許配給魏甲受盡屈辱,生下魏甲。向氏回宮後,為陷害皇后,服毒自殺,從此魏甲和羋月、羋戎一起相依為命。這部劇中羋戎比魏甲大。
在查閱有關魏冉的資料中,介紹魏冉是宣太后羋八子同母異父的長弟,這說明魏冉是比羋戎大的。但對這一事實卻沒有詳盡的記述,就這一句給人們帶來無數猜疑。羋姓是楚國國姓,說明羋月的父親是楚國王室貴族,這樣一個高貴的地位,就算向氏地位再卑微,怎麼會允許她與其他人生子。在與魏甲生子後又生下羋戎,這樣混亂的關係,不僅讓我們對向氏的經歷產生好奇。
由於早年的記錄水平不高,對這一事實沒有正史記載,要想知道真相還得經過研究者的不斷考證。不管他們倆誰大,他們都跟隨宣太后統治秦國三十六年之久,成為秦國的貴族,為秦國的統一貢獻了力量,是秦國歷史上不可小覷的人物。
魏冉和宣太后的關係
魏冉是宣太后羋八子同母異父的弟弟,是魏冉把羋八子推上太后位的。將昭王推上王位後,兩人共同把持朝政數年,使得秦國內部安定,外部在魏冉的奮戰下逐漸擴張。
魏冉劇照
魏冉和宣太后是同母異父的姐弟,魏姓是從他的父親那繼承的。是宣太后的母親在後來改嫁給了魏氏,生下的魏冉,而其母親是楚國皇室,所以魏冉擁有楚國和魏國兩國皇室血統。並成為秦國唯一一位擁有楚國親族和魏國親族的外族臣子。
魏冉本身非常有能力,在惠王時就位居朝臣。在秦武王繼位後更是職位高升,成為秦國的重臣。武王猝死後,以惠文後為首的魏外戚擁立公子壯,以宣太后為首的楚系外戚擁立公子則,兩股勢力勢均力敵,不相上下。這個時候,位高權重的魏冉成為關鍵人物,如果倒向魏系,公子壯則為秦王。倒向楚系,公子則為秦王。在這個關鍵時候,魏冉決定支持姐姐,將自己的外甥推上王位。並用武力消滅了所有爭奪王位的人,穩定了昭王的王位,穩定了秦國混亂的局面。昭王繼位時,因為年紀尚小,所以都由魏冉和宣太后把持國政。
在魏冉為相期間,秦國內部穩定,外部活躍。並多次征討韓、趙、齊等國,使得秦國順利進軍關東,逐一擊敗各國。在爭奪統一天下的道路過程中取得絕對的優勢。在魏冉的幫助下,秦昭公第一次稱帝,向天下展示了秦國可以統一天下的意志和實力。
秦國大將魏冉的身世
魏冉,秦昭公的舅舅。宣太后羋八子的弟弟。一生四次任丞相,為秦國消滅其他諸侯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一段時間在秦國獨攬大權,並富可敵國。
魏冉劇照
魏冉和宣太后是同母異父的姐弟,魏姓是從他的父親那繼承的。而魏姓應該是當時魏國皇室的姓氏,所以魏冉的父親應該是魏國人。宣太后的母親在後來改嫁給了魏氏,生下的魏冉,而其母親是楚國皇室,所以魏冉擁有楚國和魏國兩國皇室血統.正因為他這樣的特殊身份,在秦國很受待見,在秦惠王時與惠王王后是親族關係。成為秦國唯一一位擁有楚國親族和魏國親族的外族臣子。
魏冉本身非常有能力,在惠王時就位居朝臣。在秦武王繼位後更是職位高升,成為秦國的重臣。武王死後,與姐姐聯手,將自己的外甥推上王位,從而把持朝政,手握重權。並用武力消滅了所有爭奪王位的人,穩定了昭王的王位,穩定了秦國混亂的局面。昭王繼位時,因為年紀尚小,所以都由魏冉和宣太后把持國政。他不僅在處理內政時僅僅有條,而且在進攻別國時,親自上陣殺敵,戰功赫赫。使秦國內部穩定,地域不斷擴大,勢力範圍增大,取得絕對的優勢。
魏冉一生最成功的兩件事是:第一,擁立秦昭王坐上王位;第二,讓白起為將軍。因此,流傳著這麼一句「魏冉為相,白起為將,是秦國的最佳組合」。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4762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