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是個小山頭,距離太原市區20多公里,與周圍的晉祠、晉陽古城遺址、蒙山大佛比起來,知名度不大,遊人也少得多。
從風峪溝入山,在山門處可以看到一座孤墳,墳里埋的是1位英雄——唐末第一戰神、十三太保李存孝。墳塋荒草淒淒,少人問津。
李存孝不是漢人,是沙陀人。沙陀是個族源頗為複雜的族群,史書記載其為「突厥別種」,但實際上回鶻人、粟特人的一部分也融入了沙陀。李存孝原名安敬思,安姓即是粟特「昭武九姓」之一。
沙陀在唐末崛起於代北地區(今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其首領朱邪赤心因鎮壓農民起義有功被賜姓李。朱邪赤心之子即為唐末叱吒風雲的李克用。那個時候藩鎮割據,李唐皇室成了擺設。李克用名為唐朝冊封的晉王,但對皇帝的命令,有利於自己的就聽,不利的就置之不理,只顧擴大自己的地盤。
李克用是亂世梟雄,有勇略,喜歡收養猛士為義子。安敬思是李克用作戰時俘獲的小孩,初為僕僮,後收為義子。李克用親兒子李存勖,還收了12個乾兒子。安敬思最小,為十三太保,被賜名李存孝。
李克用得李存孝,如虎天翼。李存孝簡直是一部戰爭機器。他身高體壯,長臂善射,每遇大敵,必披掛重裝甲、準備好弓箭、長矛,以2匹馬相隨,激戰之中換馬,上下像飛一樣。沖入敵陣後,則手持鐵楇橫掃千軍,令敵人膽寒。素有「王不過項,將不過李」之說,意思就是李存孝是最牛X的將領。
李克用、李存孝父子相愛相殺。李存孝立下了汗馬功勞,相繼為李克用奪取了邢、洺、磁、晉、絳、潞等州,曾經創下300人殺潰萬人並生擒主帥的戰績。李存孝性格剛烈、不容於眾,功勞為四太保李存信、大將康君立所嫉。在二人離間下,父子反目,李存孝聯絡李克用的敵人朱溫、王鎔,又上表朝廷表示歸順,並恢復使用本名安敬思。
李克用大怒,親提大軍將李存孝圍困於邢州,雙方展開了拉鋸戰。後因李存孝聽信謀士的餿主意,聽由晉軍挖成戰壕,於是陷入絕境。李存孝登上城頭,向李克用喊話,說他本無反意,都是李存信挑撥的。李克用讓妻子劉氏入城勸降,李存孝竟然乖乖地跟著她去見李克用。由此可見,劉氏是曾經給過李存孝母愛的。李克用敢讓她進城,不怕被李存孝扣為人質。李存孝也聽她的話,以為李克用會原諒自己。
見到這個曾經的義子,李克用百感交集,下令將其車裂,但又看著一眾將領,希望他們為李存孝求情。但是,孤傲的李存孝哪裡有朋友?李克用話說出去了,沒人打圓場,只能行刑。押回太原後,李存孝雙手、雙腳、脖子被綁上繩子。隨著一聲令下,馬匹(或牛)向五個方向發力,一代英雄的身體瞬間被撕裂成6塊。
存孝死後,李克用多日鬱鬱寡歡、不理政事,之後一直怨恨將領們容不得李存孝。一次李克用與將士們談到李存孝,淚流不止。大將康君立不以為然。李克用大怒,竟逼康君立服毒酒自盡。康君立是李克用創業之初就跟著他的元老。由此可見李存孝在李克用心中的位置。
風峪溝臨近太原(即古晉陽,非現在的太原市區) 很近,自古被認為是風水寶地。因為李存孝葬於此,所以他被稱為太山山神。
太山雖小,有戰神守之,幸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4745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