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中國請日本專家探測秦始皇陵,他們居然開出要分半個秦陵寶藏

秦始皇陵的神秘牽動了許多考古學家,盜墓賊的心,究竟有何秦始皇陵墓之謎,地宮為什麼不能挖?地宮裡隱藏的眾多未解之謎還等著我們。

中國考古學家們1974年春季就已經發現了秦始皇陵,而且秦始皇的埋身之處也已經找到,但是幾乎整整40年過去了,國家卻從來沒有要開棺的意思,一直以陵墓中探測到水銀含量嚴重超標來說服民眾 按理說,幾千年前的墓葬處理技術在現今如此發達的科技面前應該只是小兒科,難道是有人在發掘過程中發現了有關秦始皇的驚天內幕?或者上面有人在刻意隱藏我們不為人知的真相?

中國當年請日本專家來探測秦始皇陵墓,但日本人開出的條件是,測試可以,但開挖以后里面的寶藏我們要分一半,這徹底激怒了中國考古界。於是中國考古學家決定自己來,從80年代到90年代,中國考古學家不斷的測量後得出,目前秦陵不易開挖。

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就有專家私下裡心存渴望:研究了這麼多年,有生之年能看看「真相」多好!在老一輩歷史學家郭沫若、吳晗、鄧拓、范文瀾等人的堅持下,明萬曆皇帝的定陵地宮被打開了。

但這次魯莽行動的後果,被一直持反對態度的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不幸言中:色彩鮮艷的絲綢類織物在接觸空氣的瞬間化為灰燼,大量有機質文物遭到毀滅性破壞,連萬曆皇帝的屍骨,後來也被「紅衛兵」焚毀。定陵發掘的考古報告,也是時隔30多年以後才得以完成。

因此,在10餘年後,當郭沫若先生再次向國務院報請發掘明長陵及唐乾陵時,被周恩來總理堅決否定後,曾題詩「待到幽宮重啟日,延期翻案續新篇」,寫出了他的失落與不甘。

時光進入二十世紀90年代,在借鑑國內外文物保護先進經驗和理念後,中國政府提出了「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針,為今後的文物保護和考古發掘確定了基本方向。因此,在面對國內外輿論和社會各界對發掘秦始皇陵地宮的關注時,國家文物主管部門及文物考古界的專家學者,都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反對的意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4182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