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個神奇的地方,這個地方不是中國的領土,但勝似於中國的領土,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過著中國人的節日,而且還自稱是中國人,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個地方!
一:首先來介紹一下這個地方的習俗吧!
這個地方就是德國巴伐利亞七谷地區的迪特福特,坐落於德國著名的風景勝地阿爾特米爾河河谷,背靠美麗的山巒與森林,一派脫離俗世的田園風光。走過小鎮一條條安靜的小巷,來到市政廳門口,你會驚喜地發現一位「清朝官員」。這位「官大人」是一尊塑像,你看他帶著尖頂帽子,撇著八字鬍,昂著頭,挺著肚子,張開雙臂,還瞪著眼睛注視著來往行人。不僅如此,他的肚子裡還不斷湧出一股股清泉,泉水旁還豎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迪特福特——巴伐利亞的中國」。原來,這就是迪特福特著名的「中國人泉」。
而且它也是個擁有2800名居民的千年小鎮。鎮里的居民高鼻深目,典型的歐洲人模樣,可他們卻喜歡自稱「中國人」。一年一度的「中國人狂歡節」是這個小鎮最盛大的活動,「中國城」每年2月舉行狂歡節遊行,人們扮成中國古代的皇帝、大臣等各種人物,饒有中國趣味。這裡的狂歡節是中國味的,因此被稱為「中國人狂歡節」。
讓小編驚訝的是,那裡的居民祖祖輩輩都驕傲的聲稱自己是「巴伐利亞的中國人」,這樣的稱號已經持續了上百年之久。早在上世紀20年代末希特勒上台之前,此城的居民就開始舉行類似中國廟會的化妝舞會。這樣的傳統一直持續到現在。
似乎是為了呼應中國的春節,迪特福特的「中國人狂歡節」每年2月舉行,這一傳統早在1928年就開始了。只可惜後來由於納粹的上台,這項有意思的娛樂活動被停止了。直到二戰後的50年代,此項活動才逐步恢復,尤其是在1954年,本市居民選出了一名名叫愛德 波洛克的德國人做他們的中國皇帝,並給皇帝取名「Ka-Ler-Gie」。最開始的時候,皇帝不能連續擔任,但多數時候是由他一人擔任。更有意思的是,1967年,本地選出了一位男皇帝的同時,又選出了一位女皇帝。
二:再來介紹一下這個習俗的來源!
在遙遠的德國,怎麼會有個「中國人狂歡節」呢?今天我們已經很難考證迪特福特人被稱為「中國人」的原因,但是據史書記載,迪特福特第一次舉辦有中國特色的狂歡節是在1928年,打那以後,狂歡節的中國色彩愈來愈濃,迪特福特人索性稱之為「中國人狂歡節」。迪特福特人無不自豪地說,舉辦「中國人狂歡節」,把自己的家鄉稱為巴伐利亞的中國,是出於對中國文化的敬仰和欽佩。
當然除了史書記載的這些之外,在當地也還是有關於這個習俗的傳說,據說,早在幾百年前,迪特福特人就開始與中國人做生意,用當地的白銀、手工藝品等換取中國的絲綢、瓷器和茶葉。隨著通商與交往的深入,迪特福特人漸漸迷上中國文化,因此被稱為「中國人」。
三:現如今的迪特福特
如今,在迪特福特這座小城已經建起了中國博物館、中文學校等,雖然沒有什麼人會說中文,但是中文竟也成為小城的「官方語言」。迪特福特的官方網站也給中國開闢出了一個大專欄,裡面介紹中國的氣功、太極、旅旅等。說的也是頭頭是道,雖然用的文字是德文。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3951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