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個看起來非常複雜的朝代,在好多人看來,明朝非常黑暗,有著最嚴密的特務組織:錦衣衛、東廠和西廠;奸臣當道,如嚴嵩、劉瑾之流;宦官專權,如魏忠賢之類的;再加上一些愛好奇葩的,幾十年不上朝的皇帝,讓大家對明朝印象非常差。但是,明朝時,在來到中國的外國人看來,明朝社會和明朝人絕對是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面貌。
(在明朝做官的外國人)
明朝時,中國的白銀擁有量世界第一,外貿額世界第一,軍事實力等各個方面都排在世界第一。好多外國人慕名而來,中國則成了他們最理想的朝聖地。1585年門多薩所著《中華大帝國史》,曾德昭的《大中國志》,利瑪竇的《利瑪竇中國札記》等對明朝的介紹非常詳細。
我們現在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外國人對明朝時的中國的印象吧。
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有修養的民族。
在當時的外國人看來,中國人聰明、勤勞,為人謹慎、非常懂禮貌,所有的外國人都喜歡和明朝人交往。從當時的外國人來明朝的一些日記、遊記等相關資料里,我們清晰地了解到。外國人非常喜歡中國人,他們覺得,世界上沒有那個民族的人像中國人一樣討人喜歡。我們今天的人,去日本以後,經常說日本人多麼懂禮貌。其實在明朝看來,日本人這些禮節看起來是那麼做作。
在明朝,無論官員還是普通百姓,都非常愛乾淨,穿著得體,而且都表現得非常禮貌、大方,尊重師長、善待他人。任何動作和語言都很自然得體,哪怕是微笑、吃飯、喝水、與人攀談,都是那麼溫文爾雅,讓人不得不對他們倍加喜愛。
明朝的皇帝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昏庸,在《利瑪竇中國札記》中,利瑪竇描述說,中國皇帝很開明,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自己隨便做主張,他們會喝大臣在一起討論,聽取大臣意見以後,再做出相應的決策,這在當時那種社會環境下,是非常先進超前的。
(明朝官員)
中國人非常勤勞、討厭遊手好閒的人。
來到中國,外國人才知道中國人為什麼比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富有。因為中國人太勤勞了,他們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都勤勤懇懇,任何事都能想辦法做到極致。而且,外國人發現,中國人以遊手好閒為恥。在元朝以前,和尚非常受尊重,但是在明朝,和尚經常被打罵,因為大家覺得,和尚施遊手好閒的典型。
明朝非常開明、開放,絕對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閉關鎖國。
明朝時,中國人對外國人雖然感到稀奇,但是絕對不排斥外國人,他們會與外國人交流,去了解他們的信仰,學習最新的科技常識。當時好多中國人信仰基督教,跟著外國人學外語,起外國名字,甚至做外國服飾,穿外國衣服上街。當時的中國人對外國科技絕對不像清朝那樣,把外國科技當做雜技。當明朝人看到先進的西方科技的時候,特別是當他們覺得西方科技比自己目前掌握的相關知識先進的話,他們會主動向外國人學習,甚至拋棄自己之前陳舊的觀念。所以,明朝人的觀念是非常超前和開放的。 根據外國人敘述,明朝士兵非常喜歡外國人帶來的火繩槍,好多中國人後來能仿製這種槍,在軍隊里後來裝備了好多這種槍。其實在明朝的時候,中國人就會學外國人製作鐘錶了。
明朝的社會福利非常好,不允許老百姓凍死、餓死。
我們了解的明朝在明朝末年時,農民起義四起。這當然是特殊情況,明末天災連年,全國上下,除了江南,到處餓飯。其實,除開這一點,明朝從誕生以來,都非常注重社會福利。在外國人看來,明朝幾乎沒有乞丐。因為朝廷設立了專門的制度和部門,專門救濟社會上那些沒有自我謀生能力的人。像鰥寡老人、孤兒、看不起病的人等弱勢人群,政府會專門給予重點照顧。會建立一個相當於現在的孤兒院、養老院之類的機構,把這些人收留起來,給他們管吃管住,保證生活無憂。
(明朝的救濟機構)
其實,當今天好多人羨慕別的國家的時候,還不如羨慕我們的先祖的優良的傳統。好多東西不是用來羨慕或者是引以為豪的,而是應該去傳承、去學習,我們的先祖做得那麼好,我們應該也能像他們一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3923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