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狀元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一直是榮譽和財富的代名詞,常言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無一例外說的都是狀元,在中國自隋朝科舉開始到清朝滅亡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止,在這1283年間,可考的榜數為745榜,共產生了592名狀元(一說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權選考的狀元以及各代的武狀元,中國歷史上總計可考的文武狀元為777人。可以說產量極低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狀元被稱為天下魁,絕不是浪得虛名的。
但你知道嗎?狀元在剛開始的時候還只是代表一種榮譽,因此剛開始還出了不少可笑的狀元比如唐文宗年間的裴思謙,他就是一個無賴狀元。他勾結當時的宦官仇士良憑藉仇士良的影響力給當時的主考高鍇寫信讓他給自己一個狀元,但這高鍇是一個正直的官,因此他斷然回絕,誰之他接著寫,這次高鍇心裡犯嘀咕了。這仇士良現在勢大如果讓他不高興拿自己後面肯定沒好日子過,於是就回信說除了狀元意外可以給一個別的名次。但裴思謙不幹,接著寫必須是狀元,高鍇一想好吧狀元就狀元,反正狀元在當時也只是一個榮譽稱號,於是就把狀元的名號給了裴思謙。但高鍇說既然定裴思謙為狀元了,讓我見見這人也好別是說明歪瓜裂棗也不好交差。於是他馬上回信道我就是裴思謙。為這裴思謙被後世罵了幾千年的無賴。
而在狀元中榮譽最高的要數文天祥,他被稱為狀元中的狀元,堪稱狀元中的極品了。還有什麼最尊貴的狀元直接殺了皇帝自己篡位做了君王。而這裡面最搞笑的要數康熙時候的狀元李蟠,他的特點就是膀大腰圓而且特別能吃,有多能吃呢?話說他在最後一關殿試的時候帶了36個大饅頭,原因就是怕自己考試的時候餓肚子,而當時的考試和現在不同的是沒時間限制你什麼時候做完交卷就可以了在時間限制上特別寬鬆。但這李蟠還有一個毛病就是寫字太慢,於是便鬧出了下面的笑話,別的考生都寫完早交捲走人了他在哪一直磨到了半夜,考官都忍無可忍,但這李蟠竟在考官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考官見狀,也沒責怪他給了他幾支蠟燭,他又厚著臉皮要了幾個大饅頭。
就這樣當康熙聞聽此事之後非但不怪罪,反而認為這是一位難得的苦學之士,竟破例讓他當上了頭名狀元。與他同榜的探花作詩一首調侃李蟠:「望重彭城郡,名高進士科。儀容好絳勃,刀筆似蕭何。木下還生子,蟲邊還出番。一般難學處,三十六餑餑。」
自此,「餑餑狀元」「吃貨狀元」李蟠聞名於天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3922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