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歷史上著名的開國君主,為維護統治想出一個極鬼畜的主意!

在我們的近鄰韓國,曾經很長的時間實行「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兩個同一姓氏的男女,倘若恰好同貫,則在法律上不可以結婚。話說韓國人之中,姓金、李、朴等姓者人口眾多,這制度曾經給韓國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困擾。

其實同姓不婚這條規矩起源於中國周代。這在其歷史環境下本是一項合理的做法。但這個做法被朝鮮人所借鑑,則要到十四世紀初。

約在1308年,時為高麗王朝的忠烈王時期,因為其國民生活區域狹小,近親繁殖非常嚴重,平民身體素質下滑,令王室非常困擾。

其實這事也不能怪老百姓,高麗王室自身就有近親結婚的傳統。

友情提示:後文雖然均為歷史真實,但確實包含毀人三觀的情節。請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後再繼續閱讀,以免遭遇突發的噁心、頭疼、心悸不適和……黑色幽默。

——高麗王室的混亂生活

話說朝鮮半島上,在高麗以前的新羅時代,新羅王族處於維護統治的需要,就非常流行內部近親結婚。

當歷史進入了公元十世紀,中國約為五代時期。朝鮮半島上的一個強人王建,消滅了朝鮮半島上的各割據政權,建立了高麗國。

王建出身民間豪族,卻沒有顯赫的貴族背景,意識到其國存在著統治合法性的問題。

當時高麗境內豪族林立,各擁勢力,雖然臣服於王建,但也令其心懷憂慮。王建於是決定繼承了新羅的做法的王朝,與各個豪族聯姻,以求穩定大家。

王建首先娶了新羅遺族的公主為妻,把新羅勢力給籠絡住了。接著大肆與地方貴族勢力搞政治聯姻。王建先後娶了6位王后(王太后3人,王后3人)和23位夫人(大夫人1人,夫人4人,院夫人18人),用足了老婆名額。這些女人的來歷遍布全國,她們的父親要麼地位顯赫,要麼富甲一方。這些女人為王建生下了25個兒子和9個女兒。依靠這種到處迎娶白富美、拉攏老泰山的方式,王建有力地穩定了高麗國。

當然,到目前為止,一切都是正常的。但之後就畫風一變!

王建並不認為自己這代的聯姻就足夠了,為了能在他死後,國家能夠更加長治久安,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如今看來十分鬼畜的辦法。

既然這些兒子和女兒的血統來源於四面八方各大豪族,那麼乾脆——親上加親吧!

於是乎,王建的9名女兒中有6個直接嫁給了親哥哥。

注意,你真的沒看錯。著就是傳說中的同父異母的親兄妹結合。

王建同學為了自家基業千秋萬代,毅然決然地開啟了女性後代血親自產自銷模式。

王建死後,其幾個兒子先後繼位為君主,其中四子王昭(光宗)一口氣娶了一名親侄女(王建長子王武之女)和兩名同父異母的親妹妹,其中一個妹妹後來成為正室王后(大穆王后)最為有名,為王昭生下了繼承人王伷(景宗)。《步步驚心》的翻拍韓劇就設定的這段歷史背景。

是不是比較亂?其實還沒完。

王建的第八子王旭,是大穆王后的同母哥哥,有兩個女兒,都嫁了王伷,當上王后,其中一女獻哀王后生了兒子,後來成為國君(穆宗)。另一女獻貞王后在老公王伷死後,毅然與叔父王郁(王建的第十三子)私通有染,日後生下一子,也當上了國君(顯宗)。

據統計,高麗有記載的71位公主,除了10位早夭,剩下的61女中有48位嫁給宗室,要麼嫁親哥,要麼嫁堂哥,要麼嫁叔叔。只有5位有史可查嫁給外姓人。

王建的示範效果,可見一斑。

大量的近親繁殖,往往造成高麗王族生育凋零。而隨著蒙古崛起,高麗王朝向蒙古屈服,後繼國王均迎娶蒙元公主。這些蒙元公主,在後宮地位超過一般宗室公主,也使得宗室內部近親婚姻遇冷。

於是忠烈王時期,高麗便學習中國老師的做法,強制要求同姓禁婚。後來雖然鬆動,也反對同一籍貫的同姓結婚。這個政策也就影響多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3395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