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邙山,橫穿洛陽、孟津、偃師三境,其地勢開闊,背山面水,古代有「生在蘇杭,死葬北邙」之說,從東周時期開始,很多帝王百年後都葬於此地,故而,邙山之上古墓眾多,「無臥牛之地」。唐人王建詩云:「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舊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
邙山上有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後唐六代共計24座帝王的陵墓及其陪葬墓群。另外,已經發現的知名古墓中,秦代呂不韋,漢代班超,唐代狄仁傑,元代伯顏等人也埋葬於此地。最近幾年最大的考古發現是三國大將曹休之墓。
這裡曾出土了數以外計的珍貴文物,世界許多知名博物館、藝術館都收藏有邙山出土的文物。然而,就這樣有著「東方金字塔」之稱的「邙山陵墓群」在2007年的普查中,從原有的960多座封土墓減少到了只有330多座,水土流失,居民生產是一方面,而盜墓絕對是最瘋狂的方式,這些人用這種自毀文明的手段,將文明都挖掘成了碎片,隨便一處空地都有盜洞五六十個,千瘡百孔,十墓九空。
更讓人心驚的是,洛陽附近的村莊,遍地都是出售「洛陽鏟」的小店,原本是考古用具,現在卻是公開售賣之物,走進店鋪,大小形狀不一的鏟刀和拉杆堆滿屋子。8寸探鏟25元,12寸90元,15寸120元,更大的上百元不等,50厘米的木拉杆15元,鋼筋螺絲杆每米20元,甚至在洛陽盜墓界,流傳著這樣的口號「拿起洛陽鏟,發家去盜墓,致富靠文物」。
這些做法與隔海相望的日本比起來,作為後人的我們有多麼不尊重先輩和歷史,日本歷史也是戰亂不止,可是無論多麼的混亂,他們對於陵墓的保護無疑是國人需要學習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3379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