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歷史洗白案里,元朝對漢人的屠殺和侮辱,是無法洗白的。那麼在元朝,漢人的命到底值多少錢呢?元朝的皇帝是怎麼計算的呢?
我們知道,元朝滅了金國、西夏和南宋,對金國實行大屠殺,但留下了一些貴族,對西夏實行滅國,對南宋比較寬容,皇帝讓他們擄走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殺,皇帝的家眷也一路風餐露宿,過的很辛苦,不過也沒有殺。
金國有一個貴族,叫耶律楚材,是在這場浩劫中倖免於難的。他受漢化影響很深,對漢人有維護之意,也許因為他的干涉,窩闊台才沒有將漢人殘忍的殺害,而是聽從他的建議,讓他們去放牧了。
《元史》列傳三十三,有兩處耶律楚材勸皇帝不殺人的記載。耶律楚材還參與了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提議,關於如何處置漢人戰俘的問題。
元朝建立初,成吉思汗時期,就一直征戰殺伐,主要精力都在西域,中原打下來也是荒廢著,沒有經營,當時中原一代很多官吏特別有錢,資產千萬,但官府卻沒有理財過。
尤其是,中原的漢人,元朝認為這些漢人沒什麼用,占著地,也不產生價值,不如殺光了算了,空出來的地可以放牧。
這個殺千刀的人是近臣別迭,這條缺德的建議就是他提出來的,說「漢人無補」,意思是無補與國家。近臣別迭等意識不到,國庫的空虛是因為貪官太多,反而認為是吃閒飯的百姓多了。窩闊台覺得有道理,那就殺光吧。
在這個節骨眼上,耶律楚材出現了,他對皇上說:「陛下不是要征討南方,要平定天下,並且有更遠大的志向嗎?軍費從哪裡來?」
他一條條分析,您看,如果在中原徵稅的話,地稅、商稅、鹽稅、酒、鐵、山澤,每年可得至少五十萬兩銀子,還有四十萬旦米粟,八萬匹布帛……如此說來,怎麼能說漢人「無補」呢?
窩闊台說:「那你就為朕試試看。」
不要小看這一句對話,說的輕輕鬆鬆,其實後面隱藏的利害關係大了。有人說,空出地來也不一定是殺了漢人,只要驅逐就好了,未必要一刀一槍的苦幹。但只要漢人失去了土地,失去了自己家園,大規模的死亡必然出現。
耶律楚材的建議,表面上是為徵稅,他明白農業對國家的重大作用,實際上也是救了漢人。
他究竟救了多少漢人性命的?漢人一條性命值多少錢?
當時的物價,白銀、糧食、布帛的稅收總額,大約是七十萬兩,當時北方人口六千萬左右,金國設十九路,就算人口折一半,也會有兩千萬條性命,平均每條每年貢獻3分5厘銀子,相當於人民幣十五元。
窩闊台沒殺漢人,沒驅逐漢人,就是為了這每年每人的十五塊錢。
也就是說,漢人用十五塊錢的年貢獻額,買下了自己的性命,這也就隱含了一個前提:漢人的性命不屬於自己。
當然,任何朝代百姓的性命,都不屬於自己,看似擁有很高的自由度,實際上在強權面前,形同虛設,但元朝時期漢人的命格外卑賤,這也是當時的無奈的事實。
三年後,在開封發生了一件事,耶律楚材也用智謀平定了。
當時蒙古人攻克一座城池,打算屠城,這座城池是金人的,也有很多漢人。蒙古人有一條殘忍的規定,如果攻城敵方抵抗,讓蒙古士兵死傷過多,就要屠城。
耶律楚材聽說屠城的命令後,「馳入奏」,對皇帝說:「陛下,我們之所以這麼辛苦攻打城池,就是為了土地和它的生產價值,如果只有地,沒了人民,我們拿什麼來收錢?」
稅收已經打動不了窩闊台的一顆硬心了,窩闊台猶豫不決。耶律楚材說:「現在不僅有很多農民,還有能工巧匠,殺了就什麼也得不到了。」窩闊台覺得有道理。
他下詔只殺完顏家族的,城裡一百四十多萬人不殺,漢人也獲救了。
還有更為詳細的敘述,據說耶律楚材把開封的能工巧匠每年生產的弓箭數目、盔甲數目都報了出來,如此精於計算,怪不得能打動皇帝!
所以,人要想活命,還得有用才行。
耶律楚材的名字,都是得於《楚辭》,他雖然是金人,但骨子裡是個漢人。有了耶律楚材,元朝多了個精算師,而金國和南宋原屬的漢人,也得以活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2532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