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廣東東莞人,明朝的薊遼督師。1622年,當努爾哈赤統帥後金大軍在關外攻城拔寨,大肆侵奪大明疆土之際,時任文官的袁崇煥主動請纓出關抗金。到任後,袁崇煥以堅城大炮戰術,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還一炮將努爾哈赤轟的重傷而亡。
皇太極繼位後,對明朝施以反間計。崇禎皇帝誤信傳言,將袁崇煥處以凌遲之刑。據《明史》記載,袁崇煥死後,頭顱被傳視九邊,最後又被掛在城門旗杆示眾。由於是通敵大罪,袁崇煥死後朝中官員無人敢替他收屍。而京城百姓甚至視袁崇煥為賊,在其被殺當天,還爭啖其肉。
袁崇煥的一個佘姓侍衛不忍督師暴屍荒野,冒著滿門抄斬的風險,在夜裡將袁崇煥頭顱盜回,埋在了自家院中。並立下誓言:子孫後代不得為官,不得回南方老家,要世世代代為袁將軍守墓。他死後,家人按照他生前的要求,將他葬在了袁崇煥墓旁。
到清朝乾隆年間,因反間計而被冤殺的袁崇煥案真相大白。乾隆皇帝得知佘家世代為袁崇煥守墓,欲借封官來宣揚忠義。但佘家人緊守先祖遺訓,拒絕入仕。
386年過去了,佘家守墓人已傳到了第17代。由於長兄亡故,第17代守墓人成為了唯一一位女守墓人。如今的袁崇煥墓由24塊磚砌成,上書「有明袁大將軍墓」,而佘家人每天都要清掃墓地,遇有大祭,全家還要穿白戴孝。一位美國記者得知後,感慨的說到:「我們美國立國才200多年,而你們佘家卻為一個人守了近400年的墓,可敬可贊!」
很多人不理解,佘家人寧肯受窮,也要死守在這塊墓地究竟為了什麼。其實,中國數千年歷史長河中,之所以能夠做到文明延續而不中斷,靠的就是忠義之士的精神氣節。正如佘家人的回答:「我們守墓守的是一種精神,民族精神,民族氣節,還有一種是忠義精神」。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