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對毛澤東的總體評價,有了一些新的詮釋,站得非常高、看得非常遠、想得非常深。所謂高是說他站在歷史的交匯點上,從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的鬥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鬥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的發展史出發,全面肯定了毛澤東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振興、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出的最突出最偉大的貢獻;所謂遠是說他用全新的視角,看待毛澤東思想是怎樣以獨創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怎樣教育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僅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揮了重要作用;所謂深是說他用辯證的思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完整事業謀篇布局,對在新形勢下堅持和運用作為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方面: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作出了新的具體論斷。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是中國政治家、戰略家、思想家、書法家、詩人。字潤之,湖南湘潭人,畢業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他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終身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先後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暨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暨國防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暨名譽主席等職。

毛澤東作為一位馬克思主義者,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拓者之一。他將馬克思列寧主義運用於中國的實踐過程中,早先曾借鑑史達林主義探索新中國的革命和建設的具體道路,後來其運用經驗和總結的成果被發展稱作毛澤東思想,被後繼無產革命參考成為蘇共以外的另一重要左派思想。毛澤東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內容,主要有他所創立的新民主主義理論、農村包圍城市戰略、游擊戰十六字訣和運動戰戰略、三個世界理論、矛盾論、實踐論等,其核心內容為新民主主義和人民民主專政理論。此外,毛澤東在文學和書法方也有一定造詣。然而,他也因主導或發動的反右運動、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並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而被批評。
1981年6月27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的一生作出政治評價。決議認為毛澤東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事實證明,毛澤東發動並主導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在理論和實踐上是完全錯誤和失敗的。
對於他發動的文化大革命,有各種不同的評價。中國共產黨在撥亂反正時期的《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認為這是由他錯誤發動,被林彪四人幫利用的政治災難。歐美學者也有自己的見解,例如羅斯·特里爾認為文化大革命的災難說明毛澤東是一位帶有烏托邦思想的理想主義者。「深埋在毛澤東腦海中的是一個道德共同體,而不是民主政體。」「在毛澤東看來,革命不是一個事件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他把本應作為科學的社會主義柔化成一種社會道德。「他深信鬥爭能陶冶人的品格(個體改造問題),同時又意識到千百萬人相互間鬥來鬥去只會一片混亂(政治秩序問題)。」[他認識到上述兩個問題之間的的矛盾,但又根本無法解決其矛盾,因此也就無法真正「從大亂走向大治」。

但是也有部分學術人士和民眾認為,在毛澤東領導的文化大革命時期,社會上極少有腐敗、貪污和社會不公的現象,人民群眾可以自由地去參與政治生活,因而改革開放以後,很多保守派人士和底層民眾反而開始懷念起毛澤東時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2059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