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來亂墳崗尋找父親屍體,挖錯墳墓女子竟死而復生,看來是天意

韋玉桂,是山東聊城縣的一個窮書生。萬曆年間,孤身一人逃荒去南方,回來時竟染上重病。一日,忍病痛強行幾十里路,已疲憊不堪,就在城南亂墳崗上小憩,忽然,他覺得好似做夢,來到一個村子。一位老翁請他進家,簡陋的屋子裡有一個十六、七歲的俊秀少女。女子煮柏枝湯招待客人。老翁說自己姓李,山西平陽縣人。流落到此三十二年了。兩個談得十分投機,老翁就將那女子許給韋生為妻,只要求韋生辦一件事。只要住在北面的村子裡,等候一個月,自然有人來,不要嫌煩。韋生就立下誓言。隨後,韋生拱手告別。

韋生醒了。仍舊躺在墳旁,這時已近中午。他掙扎著走進村子,村裡人說他已死了一天了。都不願接待他。幸虧有一秀才留下了他,幾天後韋生就恢復了身體。這秀才竟是韋生的一個遠房叔叔。韋生就在這裡住下來,慢慢等待著什麼事情發生。

不久,果然有位官員來此尋找其父墓地。自稱山西平陽人,名叫李叔向。原來,其父李洪都多年前外出經商,死在此地,一同經商的同鄉就把他埋在了亂墳崗。回家後,這位同鄉也死了。於是,李洪都的兒子們就始終找不到。韋生把他帶到墓地,指給他那座墳,細一看,竟是兩座墳連在一起。有人說曼年前有個當官的把他的一個年輕的妾埋在這裡。墳墓打開了,裡面是一具女屍。叔向知道挖錯了,非常害怕,不知如何是好。突然,那墓中女子坐了起來,說: 「三哥來了嗎?"原來,正是那女子慰娘。又挖開另一個才見到一個男屍,但已無救。叔向萬分悲慟,忙將父親的屍體入斂,做了七天道場,慰娘也像親生女兒一樣披麻戴孝。

空閒的時候,叔向問起慰娘的家世。原來,慰娘的父親薛寅侯只有慰娘一個女兒,非常鍾愛。一天,慰娘帶著一位老婆婆從南京舅舅家回來,尋找渡船。中途駕船的人將老婆婆推入江中,把慰娘高價賣給了那位當官的。可慰娘不能忍受其大老婆的折磨,一天夜裡,上吊自殺了,便被埋在了亂墳崗中。

在墓中,李洪都常常保護她,慰娘就認李翁作了義父。前些日子,韋玉桂走後,李翁對慰娘說。「這個書生品行好,等你三哥來了,就為你們主婚。"

過了些日子,叔向帶著慰娘回老家探母。母親問清了事情的原尾,對慰娘比親生女兒還喜愛。這時,正好有一個姓馮的要賣宅院,李家也急需為慰娘準備一處,就約定好交付的日期。等馮某一來到李家,慰娘一眼就認出了此人便是那個撐船人。馮某也發現了她。等她告訴了大家,馮某已逃走了。而作保人的南面巷子的教書先生薛老師還坐在那裡。慰娘因為想弄清馮某的底細,也悄悄地來到屏風後偷看,仔細一看,坐在客廳里的薛先生卻是自己的父親。她猛然跑出來,薛先生也認出了女兒。於是父女抱頭痛哭。眾人才知道薛先生就是薛寅侯。

第二天,派人去馮家打探,馮某全家已逃跑了。這才知道當年殺死老婆婆,賣掉慰娘的就是這個人。慰娘有了理想的歸宿,也不怎麼把往日的仇恨放在心上,只是忙著選擇吉祥的日子搬進新居。這時韋生也考中了舉人。

慰娘過上了好日子,就想報答老婆婆的兒子。可老婆婆的兒子殷富好賭錢。一日,殷富在賭場上殺了人,逃到平陽,投奔慰娘。細問起來,被殺的竟是馮某。殷富才知道馮某就是殺死自己母親的仇人,心裡自是高興,就在韋生家做了僕人。薛寅侯也搬來和女兒一起生活,全家人過著安定的日子。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2047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