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的無字碑:3300個空格,3300條人命

核心提示:乾陵的無字碑,是武則天的兒子中宗李顯所立,他為了保證母親遺制的實現,又不影響自己的皇權統治,在碑上刻制了3300個方格。

公元705年11月,武則天病逝,迄今已有1300年,並留下了眾多的歷史遺蹟,如山西的則天聖母廟,西安的大明宮遺址等,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最難解釋的遺蹟,當屬陝西乾陵的無字碑,人稱無字碑之謎。

我國各地還有多無字碑,為何此碑獨享盛譽?其一,此碑與武則天的生平業相聯繫;其二,此碑經過多年的風雨洗禮,傲然挺立;其三,神秘莫測、眾說紛紜。此碑何時所立?為何立碑而不刻一字?這裡,僅介紹影響較大的——武則天「遺言」說和中宗不刻文字說。

武則天「遺言」說。此說來自郭沫若的筆下。他曾寫道:「無字碑是根據武后的遺言:自己的功過讓後人評價,不刻文字」。但記載武則天事跡的《唐書》、《資治通鑑》等書,未發現「遺言」說有何證據。因此「遺言」說雖符合武則天的性格,觸摸到了無字碑的靈魂,但査無實據。

中宗不刻文字說。提出這一觀點的專家說,乾陵的無字碑,是武則天的兒子中宗李顯所立,李顯為了保證母親遺制的實現,又不影響自己的皇權統治,在碑上刻制了3300個方格,代表被殺害的3300個李氏皇族,以這樣的方式對反對者作出妥協,從而得到李氏王公的擁護。

其實,無字碑,正因為無字才引起人們的無限暇想,受到史家的推崇,遊人的讚賞。無字碑的存在,使乾陵更加宏偉;使武則天更具魅力。乾陵無字碑永遠鐫刻著三個大字——武則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1970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