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上最有影響力100位偉人,中國占8位,他們都是誰?

在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中國占8位,他們分別是:孔子,蔡倫,秦始皇,毛澤東,成吉思汗,老 子,隋文帝 ,孟子。排名如下:

排名第五的孔子

孔子,子姓,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屬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出生地魯國陬邑,今屬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創立儒家學說:儒家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開創全新教育理念: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在教育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主張無分貴賤不分國界,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開創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德治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謂「禮治」,即遵守嚴格的等級制度,君臣、父子、貴賤、尊卑都有嚴格的區別。

排名第七的蔡倫

蔡倫,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后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 。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 。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 。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 。

排名十八的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農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自稱祖龍。

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排名二十的毛澤東

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對於人民心中的毛主席,任何語言文字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排名二十一的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

日本前首相橋本龍太郎是個成吉思汗迷。日本政府在一項實習訓練中,調查了520名新任公務員,問他們心目中最敬佩的老闆是誰,結果79人選成吉思汗。這是1991年起進行類似調查以來,第一個榮登榜首的非日本人。人事院官員說,許多新任命的公務員認為成吉思汗是「一個有組織能力的領袖,而不僅是一個征服者」。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僅得了8票,排名第九。不過他本人對此不太在意,因為他也是個成吉思汗迷。橋本最喜愛的書就是日本有關成吉思汗及其家庭的小說。

《馬可波羅遊記》中的成吉思汗是一個雄才大略,以聰明善良、公正謙和贏得百姓擁護的統治者 。啟蒙運動之後儘管不斷有哲學家、文學家批評成吉思汗的殘暴,攻擊蒙古人或黃種人,但多數知識分子對蒙元時代仍懷有優美的想像,如柯勒律治(S.Coleridge,1772~1834)的殘詩《忽必烈汗》。

排名七十五的老子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排名八十二的隋文帝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隋朝開國皇帝,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

楊堅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地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被尊為「聖人可汗」;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在美國學者麥可·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

排名九十二的孟子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89年),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

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王顧左右而言他》已編入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寡人之於國也》編入高中語文教科書中。

《孟子》一書首先同其他儒家經典一起傳入了高麗、日本、越南等國.孟子的思想學說在西方也得到廣泛的傳播,早在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就把《孟子》譯成拉丁文傳回本國.隨後,《孟子》又相繼被譯為法、德、英、俄等文,在西方諸國刊行.牛津大學把《孟子》中的篇章列為公共必修科目.倫敦大學把《孟子》列為古文教本.面對西方現代化後出現的種種社會問題,許多西方學者對孟子的思想學說特別是道德心性學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從中找出解決當今社會問題的辦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1422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