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暹羅(泰國)差克里王朝的君主制曾經面臨數次危機。相傳開國君主拉瑪一世1809年臨終時,曾在滿屋王公貴族前對太子留下這樣的遺言:「祖傳的王業不可荒廢,我兒要勤於政務,我朝將世代相傳,享有天下150年」。因此民間盛傳差克里王朝只有一百五十年國運。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推動暹羅近代化改革之後沒多少年,拉瑪六世瓦棲拉兀在1912年便面臨青年軍人「革命團」的刺殺計劃及推翻王政的政變密謀。
1932年暹羅民黨和軍人少壯派發動「佛歷2475年政變」,暹羅的君主專制被推翻,開始實行憲政,國王地位一落千丈。當時政變士兵在曼谷街頭向民眾散發傳單,傳單上說:「國王抬高宮廷貴族的地位,縱容他們壓迫普通百姓。國王為政昏庸,把國家弄得衰弱不堪,目前的危機就是明證…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王室政府無力糾正自己的果實,它不像別國政府那樣為人民謀福利,而是把民眾當作僕役和奴隸驅使…然而國家是屬於人民的。貴族們揮霍的那些金錢是從哪裡來的呢?是人民給的!…貴族們把自己搜括來的積蓄送到國外去存入外國銀行,以備一旦國家破產、民心離棄時,這些傢伙就逃往外國。其險惡用心就是如此!」當時在曼谷還出現了一些沒有署名的傳單,對差克里王朝及其歷代國王大加辱罵,將拉瑪一世稱為陰謀造反的竊國大盜,篡奪了鄭信王的王位,拉瑪五世則「娶妹為妻,公然亂倫」,其他幾代國王不是「粗鄙無能」,就是「淫亂昏庸」。
1933年拍鳳侯爵和披汶頌堪中校發動肅清保皇黨實力的第二次運動(當時「 」一詞在暹羅年輕人中間成為時髦的新事物,子女革家長的命,學生革老師的命,學子革書本的命,沙彌革和尚的命,甚至連王宮中的宮女們都叫嚷著要革後宮總管的命),拉瑪七世經曆數次政變心力憔悴,最終在1934年放棄王位,出走國外,並於1935年在倫敦簽署了退位文件,把王位傳給已故的弟弟瑪希頓·阿杜德親王的長子,10歲的拉瑪八世阿南德·瑪希頓。
拉瑪八世因暹羅差克里王朝王室內上百年的族內通婚,先天孱弱,自幼貧血,常年居住在瑞士,國內實際上是拍鳳和披汶頌堪(鑾披汶)的軍人執政集團統治。1945年11月29日,拉瑪八世從瑞士返回暹羅,但是僅僅過了半年,便於1946年6月9日清晨在大王宮臥室里中槍身亡。王弟拉瑪九世蒲美蓬·阿杜德在當天繼位,兩個月後以「完成學業」為藉口帶著母親離開泰國前往瑞士,直到1950年才回國舉行加冕典禮。在這期間,蒲美蓬·阿杜德還於1948年10月4日晚上在日內瓦湖畔高速駕駛跑車出了車禍,當時由於對面來車燈光晃眼,他沒注意前面的一輛卡車突然剎車,駕駛的菲亞特跑車鑽入卡車底下,頭部和臉部受傷,右眼視力幾乎完全喪失,面部神經也在車禍中受損,以至於蒲美蓬·阿杜德後來很少能面露笑容。
在蒲美蓬·阿杜德即位時,泰國國王的地位並非像今天這樣至高無上。在十來年的時間裡,泰國先是趕跑了一位國王,然後有十年處於國內無君的狀態,然後僑居國外的小國王回國半年便死得不明不白。蒲美蓬·阿杜德能有今天這樣的地位,主要是五十年代泰國軍隊新興實力派的功勞。像五十年代初泰國陸軍司令沙立·他那叻元帥,及其政治繼承人他儂·吉滴卡宗元帥這些人,他們沒有留學西方的背景,是完全由泰國自己培養起來的軍官,因此大多屬於忠君觀念深厚的君主主義者,反對二戰後鑾披汶政權限制王權的種種做法。1957年沙立元帥發動政變,鑾披汶流亡日本。
在沙立元帥統治時期,泰王的威望重新得到提升。沙立安排蒲美蓬·阿杜德國王出席各種典禮和公眾儀式,安排國王到外地各府和鄉間巡視,甚至讓國王親自給泰國的各大學畢業生頒發文憑,通過這些措施加強國王與人民的聯繫。過去由朱拉隆功大帝取消的百姓在國王面前叩頭的禮儀,也在沙立政府時期被恢復了。此外蒲美蓬·阿杜德本人也在1973年泰國軍人釀成「10·14慘案」時,下令王宮衛隊打開大王宮的宮門,派御膳房給學生送去食物,讓御醫為在衝突中受傷的學生療傷,然後護送回家。蒲美蓬·阿杜德還一反1932年政變之後泰王不干預政事的傳統,派王室官員與他儂元帥和乍魯沙元帥談判,勸他們辭職。兩人見國王親自干涉,自感無力收拾局面,遂帶著家眷離開泰國,流亡美國。他儂政府垮台後,蒲美蓬國王利用電台和電視台向全國人民發表講話,呼籲各派採取克制態度,呼籲人民和學生協助維護社會安定。此後泰國成立了民選的文人政府。1981年泰國陸軍副司令訕·集巴滴馬上將發動政變時,蒲美蓬·阿杜德也派人把總理炳·廷素拉暖上將接到王宮中保護。
所以說,今天泰國君主制及國王的地位,既有歷史原因(50年代軍人實權派擁護君主制,冷戰時期泰國需要凝聚人心的國家象徵),也有國王的個人因素(不論其中有多少被安排的作秀成分)。老國王死後,目前這個被視為笑料和敗家子的王儲能否維繫住君主政體在泰國人心中的地位,恐怕還真不好說。如果是詩琳通公主繼位,估計泰國王室將來面臨的局面反而會更好一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30300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