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七個姓氏忘恩負義導致一個世家大族的覆滅,間接造成明朝滅亡

農夫救蛇後反背噬咬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忘恩負義的案例也發生得太多太多。

明神宗萬曆皇帝時,也發生了一起忘恩負義的故事,造成了一個家族的覆滅和十餘萬人的喪命,進而影響到了明王朝的衰落。

這次忘恩負義的主角是七個姓氏的人,分別是:田、張、袁、盧、譚、羅、吳。他們背叛了於其家有大恩的播州(今遵義)楊氏土司家族。

早在播州楊氏末代土司楊應龍的祖父楊相時,就招納內地遊俠和犯了罪被官府追捕的人,讓他們在播州安身立命,包庇並支持他們,讓他們在播州做官,就是田、張等七姓。

七姓在播州漸漸地有了家產,田地和子孫眾多,成為豪族,並且開始不大聽命於楊氏土司家族,這讓楊應龍非常不滿和忌憚,不敢再任用七姓的子孫。七姓也聯合起來,欲置楊應龍為死地,瓜分楊應龍的財產和播州的地盤。

當時,播州楊氏在全國範圍內是數一數二的大土司,播州境內人口眾多,莊園接近二百於落,播州軍隊數量在十萬人以上。

於是,七姓就勾結楊應龍統治下的五個小土司,不停地散布楊應龍謀反大逆不道的流言,也不停向朝廷告狀。

朝廷本就覬覦播州的土地和財產,想將富饒的播州直接控制在手中。於是聽信了五司七姓的一面之詞,任命李化龍總督四川、湖北、湖南、貴州的軍事,大起二十四萬軍隊,兵分八路進攻播州。

楊應龍兵敗自焚于海龍屯,部下近三萬人被俘,全部被殺,這就是被稱為萬曆三大征之一的平播之役。

平播之役造成了播州十室九空,白骨遍野。楊氏家族就此覆滅,而明王朝消耗了二三百萬銀兩,進一步虧空了國庫,四十四年後(公元1644年)直接滅亡。

七姓因為犯罪,被楊氏家族收養,楊氏可謂是給了七姓再生之大恩。可惜七姓本就不是善茬,一旦坐大,又暴露了本性,作姦犯科,欲將於自己有恩的楊氏置之死地,終於造就了楊氏家族的覆滅,也間接導致明朝的滅亡。

忘恩負義歷來最是可恨,七姓也自然逃不過被指責和咒罵的分,所謂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9676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