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在聯合國中手握三張票的國家,至今還有兩張票不知道給誰

在二十世紀,整個世界都是戰亂頻繁,人類為了爭當世界霸主,大打出手。兩次波及整個人類的大戰,幾乎毀滅了整個世界,但是也給了世界一個新的機會。二戰後期,美國率先提出要建立一個機構,這個機構由各個國家組成,處理一些國際性的事務,這就是聯合國這一概念的前身。

許多國家都同意美國的這一建議,他們希望能有一個聯合國能用來解決一些世界性的難題,最重要的是阻止戰爭的爆發。聯合國一路走到今天,為了世界的和平,確實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在剛建立的時候,聯合國也只是美國和蘇聯之間用來互相制約的一個工具。

二戰打到後期,法西斯國家漸漸顯露頹勢,眼看勝利即將來臨,如何保持和平成為了首要任務。早在一九四二年的時候,就有二十六個國家就在美國的提議下,一致同意建立一個聯合國,但這在當時只是一個大致的構想,因為戰爭還沒有結束,所以這個想法也就先擱置了。

一九四四年,美蘇英作為世界上國力最強盛的三個國家,開始正式討論建立聯合國。在組建聯合國的問題上,幾個大國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分歧。美國認為,有資格加入聯合國的國家除了那二十六個外,應該還要包括八個沒有加入戰爭的國家。

實際上美國心裡也在打著小算盤,那八個國家有六個是拉美地區的,而拉美的國家可以說是美國的天然盟友。當時蘇聯的勢力也開始在世界上擴張,當蘇聯聽了美國的提議後,立即反對。在蘇聯人看來,美國的這一提議,完全是想在聯合國安插自己的勢力,以此來打壓蘇聯人。所以強硬的蘇聯提出了他們自己的意見,蘇聯人認為只有反抗法西斯國家的那些國家,才有資格進入聯合國。

兩個國家為了加入聯合國的國家爭論了好幾次,美國人堅決不讓步,蘇聯人只能退而求其次,蘇聯人覺得既然你美國人可以在聯合國安插自己的人,那麼我也可以。蘇聯當時是由許多的共和國組成的,所以蘇聯人提出蘇聯的所有共和國都應該算是獨立的國家加入聯合國,這些國家總共有十六個。

當蘇聯提出這個條件時,美國和英國的所有人都開始慌了,一旦這些國家全部加入聯合國,那麼蘇聯在聯合國的實力會大大增強,到時候,美國人根本就不能壓制住蘇聯,所以美國總統羅斯福第一時間跟史達林通了電話,兩個國家領導人經過多次溝通後,都同意將聯合國成員國的這一問題放在一邊。

一九四五年,戰爭的勝利已經十分明顯,美蘇英在雅爾達再次舉行會議。在會上,蘇聯再次提出了要讓蘇聯的共和國加入聯合國,經過一番爭論後,蘇聯降低了要求,他們只要求有兩到三個共和國加入聯合國。

羅斯福聽了蘇聯的要求後,有些為難,因為當時這些共和國都是屬於蘇聯的一部分,如果讓他們加入,那麼就意味著蘇聯一個國家就擁有好幾票。但是這一次,英國沒有站在美國的一邊,英國有著它自己的小算盤,邱吉爾在聽了蘇聯人的發言後,表示支持蘇聯的這一決定,因為當時英國在世界各地還有許多的殖民地,如果蘇聯可以讓幾個共和國加入,那麼英國也能讓他海外的殖民地加入聯合國。

對於邱吉爾的態度,羅斯福有些出乎意料,他也因此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當時因為美國在太平洋和日本還在激戰,而傷亡也是越來越大,美國迫切地希望蘇聯能夠出兵攻打日軍,在此情形下,羅斯福只能同意了蘇聯的要求,讓兩個共和國加入了人聯合國(白俄羅斯、烏克蘭),這樣的話蘇聯在聯合國就擁有三個席位。

為了不讓美國吃虧,羅斯福也提出美國也應該在聯合國增加兩個名額,但是當時因為無法在美國國內找出兩個州,所以暫時也就將那兩個席位空了出來,時至今日美國依然沒有確定另外兩張票券給誰。當然英國也多出了兩個名額。

二十世紀的聯合國,根本就不能算是公正和平的,這完全是另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美國人和蘇聯人在聯合國里爭鋒相對,只要對方提出的提議,都是毫不猶豫地反對。冷戰的氛圍在全世界籠罩著,聯合國成為了大國之間博弈的一顆棋子。

在蘇聯的控制下,兩個共和國一直對蘇聯亦步亦趨。對於蘇聯的所有提議,都是無條件支持,當時這兩個國家的存在,完全就是為了能讓蘇聯在聯合國中多兩張票,一直到蘇聯解散,這些國家才擁有了獨立的投票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7723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