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之痛:殘酷屠殺 瘋狂掠奪 奴化教育 日本欠下血債不容抵賴

又到九一八,又到了一個警笛響起的日子。那麼,在85年前那個罪惡之夜,東北究竟發生了什麼?此後14年,日本人在中國的東北,究竟又乾了些什麼?

資料圖:這是1931年9月18日,日軍蓄意製造柳條湖事件的現場,即「九一八」事變的開始。

九一八:是意外事變還是精心策劃?

1931年9月18日晚,駐紮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了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

日軍以此為藉口,突然向駐守在瀋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這就是舉世震驚的「九·一八」事變。

東北軍「堅決」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當晚,日軍攻占北大營,次日占領了整個瀋陽城。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1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3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父老成了亡國奴。

日本對中國東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變前,它已通過日俄戰爭奪取了旅順、大連和滿洲鐵路沿線。事變前的數十年里,由日本政府支持的公司和大量的日本特務早已把中國東北的人情地理摸得一清二楚,何處有金子,何處有煤有鐵……日本人心知肚明。

早在1927年夏,日本內閣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制訂了《對華政策綱領》,露骨地聲稱中國東北「在(日本)國防和國民的生存上有著重大的利害關係」。同年7月,內閣首相田中義一向天皇奏呈《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公然宣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從而確立了以「滿蒙」為侵略基地的狂妄戰略。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田中奏摺」。

1931年,日本軍部秘密制訂了有關侵略我國東北的方針、步驟和措施。 「九一八」事變,揭開了日本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

資料圖:阜新萬人坑。

萬人坑:最血腥的屠殺與虐待

萬人坑,這是一個專屬於日本法西斯的名詞,與「三光」「掃蕩」「無人區」等詞一樣,把日本法西斯在中國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永遠留了下來。

萬人坑——這個詞的形象使其幾乎不用解釋。在中國,在日本侵略者的足跡所過之處,幾乎處處都能找到萬人坑。遼寧學者李秉剛教授可靠的研究表明,僅遼寧一省,就已發現萬人坑35處,死亡人數至少為58.6萬餘人。遼寧省北票的台吉南山萬人坑,僅山坡上就清理出6500具屍骨,有的地方上下堆積達7層之多。

李秉剛教授還說明,這一數字,還不包括那些數百人規模的屠殺。

據偽滿交通大臣供稱,從1931年到1943年間,日本人從關內騙到東北的青壯年就達8571329人,其中被殘害致死的不下200萬人。

目前,全國已發現的萬人坑至少有80餘處,死難同胞超過70萬人。正如李秉剛教授所說的,可以確信的是,仍有一些萬人坑沒有被發現和發掘出來,而相當數量的慘死者,是被侵略者用煉人爐燒化了的。

直到今天,日本一些狂熱的右翼分子仍在否認侵略,尤其是否認萬人坑存在的事實。甚至有人說,那些密集的屍骨是中國方面設計出來的。

鐵證如山,公然否認!其言可恨,其心可誅!

萬人坑所埋葬的,絕大多數是被日本侵略者屠殺,或被日本礦主、業主虐待、折磨致死的,埋葬地點也是由殖民者指定或隨意選擇的山溝、山坡、天然大坑等處;在埋葬方式上,有的有所掩埋,或並列或疊壓著埋在一起;有的則不加掩埋,拋屍荒野。

萬人坑所說的「萬人」並非確數,也許是數千人,也許是數萬人,最少的也數以百計。

按照形成的原因劃分,可分為由於無辜屠殺、修建大規模工程過程中的虐殺、掠奪礦產資源過程中的殘酷虐待而死亡等三種類型。

直到今天,在日本仍有一種無恥的觀點,認為其罪惡滔天的侵略戰爭是「解放戰爭」,說日本人「開發」了「滿洲」,「經營」了「滿洲」,使「滿洲」從一片荒原變成了擁有許多現代化城市的「王道樂土」……我們姑且不陳列日本踩著中國人的屍體從中國掠去的無數金錢、糧食、人力和礦產資源,單就一個個屍骨密布的萬人坑,就是一項項無言的血證和控訴。

考察過萬人坑並採訪了勞工倖存者的日本記者本多勝一,在他的《中國之旅》一書中說:「萬人坑,當時是怎樣的情景呢?聽生存者和僥倖逃出來的倖存者回憶當時的情況,才知道這是比當時令人驚恐的平頂山事件更令人恐怖的地獄。從殺人的數量來比較,同一次殺人3000人的平頂山事件相比,萬人坑是以『萬』為單位的……」

資料圖:緊隨日本關東軍侵略步伐的日本「開拓團」人員。

開拓團移民中國:中國人吃大米就是經濟犯!

日本向中國派來的,不光是血腥的侵略軍,為了真正占領並成為中國的主人,它採取了一切可能想到的強暴、殘忍、卑劣的手段,移民,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措施。

1894年甲午戰爭後,日本就產生了移民中國東北的「滿洲經營論」。 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陸軍省、拓務省以及關東軍不斷制定移民東北的計劃,掀起了向中國東北進行移民侵略的高潮。

1933年2月,492名日本退役軍人進入吉林省樺川縣永豐鎮,他們組建的第一個定居點叫「彌榮村」,「彌榮」一詞意思是「繁榮昌盛」。

99戶、400多名中國農民全部被逐出他們世代耕種的家園,流離失所,有的人被強行遷入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的「集團部落」,不少人凍餓而死——這就是「彌榮」的前提。

1937年7月,日本制定了「二十年百萬戶移民計劃」,並把移民定為日本的國策。當時日本拓務省曾指出:「現在滿洲國的人口約有三千萬人,二十年後將近五千萬人,那時將占一成的五百萬日本人移入滿洲,成為民族協和的核心,則我對滿洲的目的,自然就達到了。」

從移民、開拓民到開拓團,日本對滿洲的目的是再明顯不過的。而移民,則在其計劃中占有重要地位。這些移民中,相當大部分都配有武器,經常訓練,有軍事目的,擔負著鎮壓東北人民,鞏固偽滿洲國的治安以及對蘇作戰準備;有經濟目的,即實行經濟掠奪;更重要的是政治目的,鞏固日本在滿洲的統治,最終將偽滿洲國變為日本領土的一部分。研究這一問題的專家孫繼武說,他的調查表明,在一些開拓團所在地,村、團實行合署辦公,表明日本人掌握農村基層單位的陰險手段。

到1945年初,日本向中國派遣的開拓團總數達到了860多個,33萬多人,它們密布東北各地。這些無償強占或以極低廉的價格強迫收購了中國人土地的日本人,由於人均占有的土地很多(20町步,近乎20餉),絕大多數都無力耕作,大部分都租給中國農民耕種,成了在中國土地上的日本地主。而一些人對鄰近的中國人肆意地強姦、毆打、偷搶,犯下了累累罪行。

1941年10月末,日滿鐵調查局在彌榮村選擇了3戶日本移民和1戶中國佃農進行了調查,結果是,租種日本移民土地的中國農戶當年的純收入是負1178.5元。這戶中國農民的人均生活費不足百元,不到3戶日本移民人均生活費的三分之一,而需要指出的是,這家中國農戶還擁有兩頭耕牛、兩頭豬,也就是說,在中國農民中,這家人的生活還不錯。

還有多達500萬中國農民失去土地,在流離中或在日本組建的12000多個「集團部落」中忍飢受寒, 連吃大米白面都被視為「經濟犯」,其間凍餓而死的人無法計數。

這些日本移民中,有8萬多人因所謂的「開拓事業」而死亡。剩下的,在日本戰敗後被善良的中國政府寬容地遣返回日本。

資料圖:被日軍占領的中國村莊內每家必須掛日本國旗。

奴化教育:比「焚書坑儒」更狠毒

在所有的侵略中,最徹底也是最隱蔽的侵略,莫過於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和精神傳統的破壞和扭曲。

1895年占領中國台灣後,日本就強制推行日語,對台灣人實行「心性同化」,輸入日本文化,取締和根絕台灣原有的文化,企圖使台灣人成為日本民族的一部分。

「九一八」事變後,關東軍司令部命令所有學校一律停辦,並下達「排日教材要斷然剷除」的密令。據不完全統計,僅在1932年3月至7月問,日偽查禁、焚燒書籍就達650餘萬冊。同時,他們對愛國的中國師生展開瘋狂的鎮壓和屠殺。1936年,侵略者在偽安東省製造「教育界救國會事件」,抓捕遼東教育界愛國人士300餘人,造成近百人死亡。

「焚書坑儒」之外,從1933年到1935年,侵略者還主持出版22種39冊「國定教科書」和23種29冊「審定教科書」,供各類中等學校採用。

中國人不能說自己是中國人,孩子們從小學開始就被強制學日語,到中學時,日語課時已超過「滿語」,大學裡則全部都是日語講授。1936年,日偽當局在社會上實行日語等級檢定考試製度,各級機構對合格者優先錄用。

在各級學校里,日本都規定學生們要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學習「建國精神」,恭敬「天照大神」,盡忠誠於「天皇陛下」,與日本「一德一心」。並通過每天向日本天皇皇宮遙拜等,向學生灌輸「建國精神」的內容。

文化和知識對侵略者來說是危險的,他們需要的只是愚昧而順從的勞動者,於是,中學被改成了技術學校,大學被改成了專科學校,除「建國大學」外,偽滿並無綜合性大學。

在華北等地區,直至汪精衛的南京偽政權,同樣「焚書坑儒」的罪惡和奴化教育的險惡陰謀也都在同步進行:在戰爭中,侵略者造成關內129470餘所初等學校、1926所中等學校和110所職業學校在戰火中停辦,造成近千萬的學生失學;全國91所高等學校停辦解散或遷往川、黔、湘、閩、皖、贛等邊遠地區——用以代之的,是毫無例外的奴化教育。

資料圖:日軍占領吉林東北軍軍械廠。

經濟掠奪:7萬3千噸黃金被掠走!

侵略,必然伴隨著掠奪與破壞。

像一條毒蛇,日本貪婪的口從來都是張得最大的。早在1895年的馬關條約中,日本就從中國割取了遼東半島及台灣、澎湖列島,並勒索賠款白銀2億兩。後因俄、德、法干涉,日本不得不放棄遼東半島,但又索取贖遼費3千萬兩白銀。這一筆總數2億3千萬兩白銀的巨款,相當於當時日本年收入的4.5倍。

從「九·一八」事變到日本投降的14年間,在瘋狂侵略中國的同時,日本對中國進行了世界侵略史上也極為罕見的掠奪與破壞。

「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天,日本就占領並沒收了瀋陽邊業銀行,銀行損失超過了1.5億元。而整個東三省官銀號的16萬斤黃金和200萬斤現洋,全部被日軍劫走。這些銀號的附屬事業投資額高達3800餘萬元,亦全為日軍沒收。

這只是個小小的開始。

通過其傀儡政權偽滿洲國,日本把中國當作了支持侵略戰爭的基地。1941年,僅鞍山的昭和制鋼所運往日本國內的生鐵,就占了日本當年輸入生鐵量的65.9%。僅1943年一年,日本就從東北掠走170萬噸鐵,87萬噸鋼,1378多萬噸煤,40多萬噸石油。

日本破壞性的開採,正是如今東北礦產資源萎縮時代提早來臨的原因。今天,在本溪、撫順等地的煤、鐵礦因資源枯竭逐次關停或面臨關停之時,人們還記得當年日本從這裡拿走了多少嗎?

昔日有「煤都」之稱的撫順,也是日本人的「帝國的一大寶庫」,從1905年到1945年,40年間,日本從這裡運走優質煤2億多噸。

還有糧食。在偽滿,有一項糧谷「出荷」,即出售之意,中國人叫「搶糧」,實則是強制性收購,到1943年達到每年800萬噸以上,加上日本人又提出「獻糧報恩」的100萬噸指標,占了當年東北糧產量的近一半。棍棒和酷刑之下,許多農民連口糧、種子都交上去了。「出荷」以後,各地村子的普遍特點就是不見煙筒冒煙了,最好的人家也不過剩一點土豆。而在實行配給制的城市裡,中國只能吃到少得可憐的糧食——比如每月只有10幾斤的豆餅或高梁米——還常常領不夠量,需半夜三更就去排隊。

而所謂的收購,價格低到每噸糧食農民平均要虧20元。

在偽滿,只有日本人能夠吃大米白面,中國人吃大米白面就是「經濟犯」——實際上,他們連粗糧都不許吃。在盛產粳米的江南蘇常地區,日本人把22個縣的粳米定為軍糧區,當地百姓就只能吃秈米。在北平、天津等地,居民們也只能吃配給的混合面。

還有人力。從1931年到1945年,日本人從關內用各種手段騙到東北的青壯年就達8571329人。在東北,日本每年平均強征勞工約50萬人,到1945年8月共達205萬人。

在東北、華北,日本人還假手偽政權,強制中國青壯年為其無償服勞役1至3年,連中學生也不例外。日軍還任意抓取平民,甚至把大量的中國勞工運回日本。

迎接這些中國勞工的,是奴役和死亡。他們用數以百萬計的人命,使大量的礦產資源源源不絕進入侵略者的囊中。為日本提供了大量優質煤的撫順,留下的是超過30萬人的萬人坑。在山西大同,日本取煤1500萬噸,6萬餘名礦工因此埋骨於14處萬人坑。

還有,日本先後占領中國城市900多座,劫掠了多少財物,無法計數。

一項統計——可以確信是不完全的統計——說,從「九一八」到1945年,日本給中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按1937年的比值算),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掠奪鋼鐵3350萬噸,煤5.86億噸,糧食5.4億噸,木材1億立方米。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字?僅1000億美元,相當於1936年即全面抗戰開始前一年國民黨政府財政收入的近385倍!按1941年的黃金價格,可購黃金7萬3千餘噸。

資料圖:汪精衛。

扶植偽政權:最痛最恨是漢奸!

漢奸——偽政權,這是一個令人痛恨又痛心的詞彙——對中國人而言,每次提到這個詞,除了對日本侵略者的切齒痛恨外,我們還有一份對那些叛國者的痛恨和痛心——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危難中的中華民族,除了要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外,還要分出相當大的力量,與這些背叛祖國和民族的不孝子女們作鬥爭。

任用漢奸,扶植偽政權,是日本侵略者策劃和推行「以華治華」政策的需要——與其龐大的侵略野心相比,侵略者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何況,用漢奸組成的偽政權,還具有掩蓋其侵略面目、泯滅中國人民反抗意識的優勢。

從1932年3月成立的偽滿洲國到1937年9月、10月、12月成立的察南自治政府、晉北自治政府、蒙古聯盟自治政府,還有12月在北平建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38年3月在南京成立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再到1940年春汪精衛在南京成立的偽國民政府……形形色色的偽政權,仿佛一簇簇「惡之花」,出現在正在經受侵略者蹂躪的神州大地上。

在這些偽政權「治理」下,大量的金錢、糧食、礦產被源源不絕地運往日本,留下的是中國農民被大量餓死凍死,還有難以計數的萬人坑。

溥儀終於如願再一次當上了「皇帝」,這一次卻是日本的「兒皇帝」,在日本人的嚴格管理下,這位「皇帝」的一飲一啄,都由日本人規定,甚至拋棄自己的祖宗而從日本請回了一個新祖宗。

汪精衛,膾炙人口的《總理遺囑》起草者,當年謀刺清攝政王事敗被囚、曾經視死如歸的少年英雄,竟也搖尾依附了侵略者,成了二十世紀最大的漢奸。正如當年重慶國民參政會通電說的一樣,回顧中華五千年歷史,雖也偶有叛國通敵之事,然尚未出過「視降敵為救國,稱亡國為和平,助敵進攻而有理論,代敵招降而講主義,顛倒黑白,喪盡廉恥,如汪逆兆銘其人者。」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經統計,除偽滿洲國以外所有駐華偽軍的數量大約是118.6萬人——這個數量幾乎與在華日本軍隊的數量相當。

漢奸,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永難消除的一塊傷疤。

汪精衛在1944年11月,死於日本名古屋。在浙江蕭山縣海門鎮,當地人把汪精衛夫婦雕刻成兩個真人大小的裸體跪像,圍以石欄,唾跡斑斑,任人羞辱。國民政府還都南京,第一件大事就是把築於梅花山中山陵旁的汪墓給炸開,焚屍揚灰。

至於其他大小漢奸,如周佛海、陳公博、陳壁君之流,也各受嚴懲。他們叛國的罪行,他們的名字,與日本戰犯一樣,也被牢牢地刻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9月18日,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儀式在遼寧省瀋陽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行。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26608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